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宫无蚊帐

(2008-06-11 12:19:32)
分类: 旧闻新读·非历史

清朝末年,驻法大使裕庚的女儿德菱进宫生活过一段日子,据她回忆说,每年立夏以后,秋分以前,紫禁城里的蚊子都是成群结队,到处咬人。旧社会卫生条件差,蚊子多不足为奇,奇怪的是,皇宫里居然不挂蚊帐,上至慈禧太后,下至宫女太监,大伙防蚊子的方法都一样:拉上门帘,钉上窗纱。门帘和窗纱虽然好使,却也不是百分百见效,个别蚊子手脚麻利,趁人掀门帘的工夫就钻进去了,然后不分对象,逮谁咬谁。慈禧老佛爷长得富态,血又多,理所当然成了蚊子的最爱,它们一有机会,就扑上去跟她亲热一番,恼得慈禧暴跳如雷。(参见《清宫二年记》卷下)

我不是宫女太监,我爸也不是驻法大使,所以我没有机会进宫,更没机会像德菱那样亲眼目睹慈禧被蚊子乱啃的壮观景象,这是个遗憾。还有个遗憾是,德菱的描述太简略,只说其然,不说其所以然,始终没解释皇宫里为什么不挂蚊帐。

最初我以为,清朝人太笨,蚊帐在那时候还没有发明出来,后来读到清代武侠小说《康熙侠义传》,里面描写某女侠的卧室:“顺前檐一张湘妃竹的床,上面支着蚊帐,靠着地下一张八仙桌,两边各有太师椅子。墙上挂着八条无双谱,一边有一幅对联。”才知道清朝是有蚊帐的,要不然,《康熙侠义传》不会这么写。

元朝人编过一本让老外学汉语的教材,叫《朴通事》,里面记录元末北京某父子的对话。

爹:“蚊子咬的当不的,孩儿,你馈我买将草布蚊帐来,打着睡。”

儿:“里头床儿不稳,将碎砖块来,垫的稳着。把这窗孔的纸都扯了,一发着草布糊了,那般却,蚊子怎么得入来?”

老爸受不了蚊子叮咬,让儿子去买蚊帐,说明蚊帐在元朝就已经流行。

关于清代皇宫为什么不用蚊帐,我能想到的靠谱解释有两种:

第一,大伙嫌支蚊帐太麻烦,用蚊香代替了蚊帐;

第二,宫里闲人多,皇帝皇后皇太后们认为用人赶蚊子就行了,用不着支蚊帐。

您会说,那时候有蚊香吗?当然有。清代北京文人圈流行一段谜语:

楮生满腹贮秕糠,野艾从兹不擅长。既有微云生气焰,全无利喙肆锋芒。

解嘲权比梅花帐,谬奖居然龙脑香。昔日高邮如若此,露筋何至叹红妆?

谜底就是蚊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挂起来的宇宙
后一篇:遥远的绝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