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城的卫生

(2007-09-29 17:24:01)
分类: 千年家居·非房产

众所周知,清代的北京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住皇亲国戚和旗人,外城住文武百官和汉人。另外还有个紫禁城,里面住着皇帝、皇帝他妈、皇帝他老婆,还有一大群专搞服务工作的太监和宫女。

那时候,北京人最喜欢说:俺们住在天子脚下。很自豪很牛逼的样子。外地乍一听,会以为北京就是一只脚,脚丫子白胖,是内城,外面套着鞋,是外城,紫禁城则是脚上长的鸡眼。

然而紫禁城要比鸡眼美丽多了,内城也绝不是脚丫子。去过故宫的朋友都知道,那里的屋顶像金子一样黄,墙壁像玛瑙一样红,重楼飞檐,仙人骑凤,琉璃瓦闪闪发光,要多尊贵有多尊贵,要多气派有多气派。内城稍次一些,也保留了大片明代旧宅,加上翻修和新建,一座座府邸巍峨雄壮,有围廊,有门楼,有玉泉山水淙淙流过,也算得上是尊贵别墅,品质生活。

外城可就惨了,除了极个别官员和富商住得上像样的房子,别的大多是四合院、大杂院、简易房、棚户区,房小屋低,走风漏雨。住得差且不说,公共卫生还不行。本来街道两旁都有沟,沟上有石板,引进去水,可以冒充下水道,冲走生活垃圾。但这些沟大多是明朝挖的,时间一长,都堵了,水走不动,垃圾积在沟底,越积越厚,越厚越堵,暴雨一来,污水四溢,人粪尿在街上横冲直撞,裹挟着死猫死狗死孩子,一直冲到人家炕上。另外为了便于倾倒垃圾,那些沟每隔百十步都要敞开一个口子,即使不下雨,街上也是臭气熏天。

有朋友问了:有关部门怎么也不管管?管当然是管的,自打康熙十四年(1675)开始,朝廷就在工部下面设置街道厅,专门负责外城的公共卫生工作(参见《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150,都察院六)。街道厅也挺负责,每年四月搞一次大清理,把下水道的条石全部掀开,雇一帮民工挖淤泥。做这项工作要花钱,但户部和顺天府的预算里都没这项开支,所以又得集资,凡在外城居住的市民,开店的交铺捐,不开店的交户捐,统统交给街道厅支配。有了支配权,街道厅的领导同志当然要揩油,花一万报十万,一夜吃成胖子。下面的工作人员也想尽办法搞创收,每次挖沟的时候,专把垃圾堆到大商场门口,熏它个门可罗雀,让老板们主动献上厚礼(参见《旧京琐记》卷8,城厢)。更糟糕的是,街道厅雇了民工干活,却常常拖欠人家工资,民工当然撂挑子不干,就让臭沟敞着口,让垃圾堆在路中间(参见《清稗类钞》地理类,京师道路)。像这样的半截子工程与其说是公共服务,不如说是胡折腾。

外城的市民在垃圾中挣扎,内城却不关痛痒,因为里面地势高,污水不会逆流而上,城墙也厚,挡得住冲天的臭气。还有一根本原因,内城卫生是步军统领衙门在抓,而步军统领的上司就住在内城,工作搞得好不好,上司都能瞧见,所以这是眼皮子活儿,是政绩工程,步军统领有必要也有动力把它搞好。至于紫禁城,那不用提,皇帝这个最高领导就住里面,谁维护好了紫禁城的卫生,谁就维护好了皇帝的脸面,谁就有了被赏识被提拔的机会,不管是谁想到这一点,工作积极性都会油然而生。据此我们还能推断出来,倘若领导们把外城当成自己的脸面,那么外城的卫生工作也会提上日程。

对于这一点,我们仍然有例为证。1898年,戊戌变法开始,朝廷终于注意到了外城的卫生问题,于是下发文件,让户部出钱,工部出力,步军统领衙门和五城御史一同上阵,“大加修理,以壮观瞻”(《戊壬录》卷1,清道路)。那一年,北京外城干净极了,漂亮极了,就像创建卫生城市那样,就像申奥那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