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旧闻新读·非历史 |
北宋亡国那年,陆游刚学会爬,对于金兵怎样横扫中原,怎样攻占京师,怎样像牵狗一样牵走徽、钦二宗,他不会有印象。然而毕竟也是两宋之交的人,说起北宋为啥亡国来,他比我们更高明。
陆游说,北宋之所以会亡国,完全是因为衣服。具体来讲,是指靖康年间,东京汴梁那些妇女,不穿对襟旋袄和束腰长裙,偏穿番缎窄袍和红绿钓墪(男女下裳的一种,两边开衩,便于骑马,最初属于契丹服装,北宋政和二年通令禁穿)。这倒也罢了,她们居然还在衣服上绣花,美其名曰“一年景”。“一年景”不就是只剩一年光景的意思吗?所以钦宗即位刚到一年,就被人家灭了。
对于陆游的见解,我猜女士们不会喜欢。穿什么衣服是人家的自由,人家爱换钓墪就换钓墪,爱在衣服上绣花就绣花,管得着吗您?男士们也未必会同意陆游的分析,就因为衣服叫“一年景”,北宋就跟着只剩下一年光景,这联系也太牵强了吧。
然而陆游不是开玩笑,也没有吃疯药,他之所以会把亡国牵扯到衣服上来,是因为用了儒家的方式想问题。
我们知道,儒家离不开一个“礼”字。所谓“礼”,就是仪式,就是工具,就是设个套让你钻,钻之前你还是个人,钻之后你就成了等级链条上的一个环。朝廷规定民间妇女只准穿对襟旋袄和束腰长裙,不准穿番缎窄袍和红绿钓墪,这就是一种“礼”。旋袄、长裙是传统文化,你天天穿它,就不会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是穿龙袍那位的子民,你就有了正确的方向。而窄袍、钓墪是外来文化,你天天穿它,就可能被腐蚀,进而忘记穿龙袍的是谁,进而难以保持正确的方向。或许在事实上,“礼”没这么神;但在头头和儒家信徒的心里,“礼”就有这么大的威力。陆游是儒家信徒,他把北宋亡国归结到不按“礼”穿衣服上,正是因为他对“礼”的威力深信不疑。
对“礼”深信不疑的当然不止陆游一个,昨天我看新闻,就翻到那么一拨学者,据说他们正向有关部门报提案,要求恢复“国服”,也就是让男的都穿马褂,让女的都穿旗袍。他们说,穿民族服装可以加强民族认同感。换言之,就是用旗袍马褂设个套,让大伙都往里钻,钻之前你还很散漫,钻之后你就团结了、奋进了、跟传统文化接上头儿了、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了。
我不怀疑学者们的好意,但我怀疑“国服”是否真有这种奇效。我记得前几年有一种远红外内衣,广告得很热火,说是穿了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活化组织细胞,加强营养吸收,增进人体免疫力,许多市民排队去买,后来有的说有效,有的说还不如不穿哪。我们现在知道,那玩意儿像所有保健品一样,全是卖概念的。陆游迷信“礼”,就是把“礼”当成了远红外内衣,认为只要穿上它,就能使北宋长期保暖,可是那些妇女偏不穿,所以北宋就完蛋了。但是,“礼”真那么神吗?换言之,“国服”真能加强民族认同感吗?我觉得那帮学者先别嚷嚷着做广告,还是来一次有说服力的实验。否则的话,即使你弄出来“国服”,我也有权不穿——怕它还是卖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