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商务启蒙 商道人道 经济哲思 |
于老师采访我:下班干什么?和什么人在一起?现文章发表了,我觉得很好,所以转载到我的博客上。
“企业家下班干什么?”的对话
文/清教
调查引出的话题
1,下班以后总和政府官员在一起的,多是寻租或遇到了很大的麻烦需要政府出面;
2,下班以后总光临茶楼、桑拿房,与银行领导在一起的,多是玩资本的空手道,需要拉银行的贷款解困;
3,下班以后总与公检法、军人、江湖兄弟在一起的,多是企业或个人已经铤而走险,一些麻烦需要“摆平”;
4,下班以后,只有与国内外同行在一起交流,总往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跑的人,那才真正成为行业的领先者。
当然这个所谓的测验代表不了什么本质的东西,但也从侧面也揭示了一些我们做企业做领导的境界与层次。其实,我一直认为一个总裁的业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企业挑选合适的做事者,也就是选对人;二是把握好企业的航向,把企业带到哪里,怎么走才能健康长寿;三是监控、评价好前两者,原则上对所用之人做好激励与监管,对企业的战略做出科学、清醒、理智、明确的把握和判断。
一句话:在正确的时间,选择合适的人,做正确的事,把正确的事做对。如果以上面的标准来界定或者评判总裁的业绩,我想可能就不会不清晰了。当然,作为盈利的组织,企业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平衡,企业利润的可持续增长,也是非常关键的。
黄鸣:好企业是聚宝盆、摇钱树
企业家是自愿为社会所驱使的驴子
一、的确这种现象在减少,但我们仍看到的是,能够象民营企业老总所做到的国有企业还是少,能够如此苦思冥想、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走着的也还是少数。黄总是民营企业家,感受的是自己做企业的艰难不易,这是非常宝贵的企业家精神。但从国有企业来看,情况就有些差异,在企业所有权缺位、一股独大、国资委才是企业“婆婆”的大环境下,要把企业做久远,或者说带领团队长久地一路走好的,还是少了点。我们缺少的正是民营企业的一些商业思维,所以更多的是我们看到国有企业频繁出事。这不应该仅仅是偶然。当你创业的积极性化为一纸调令时,企业的内部政治和大股东之间的博弈成为一种惯性时,就出现了类似公司机构治理的缺陷,企业大厦轰然倒塌的结局,我们也不应该忽视这个背景和这些事实。
二、调查得出的四种现象,是总结大家的想法而说来,实际上我真正期盼的是,中国企业在积极、信任、有作为、健康的环境下,企业家们能够把企业做好,对员工、对股东、对企业、对社会肩负起责任,理所当然受到全社会的尊敬。我们不应该忽视的是,我们要改变当前社会的所有环境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中坤集团的董事长黄怒波所言,主流经济学家们看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家创造的价值,而人文学者看到的是,几十年改革当中民营企业家变富的现象,或者说他们用流行、时髦的语言概括的原罪现象。我所看到的是,社会公众关注的是企业家的财富数字,关注企业家的生活状态,看到更多的是财富的分配问题,因此“仇”富,与企业家构成对立面越来越是个深刻的问题。这是可怕的,但我们也无法一句话来评判对错,因为站的角度、思考的层次、关注的目标的不同。
三、我们这个社会正是存在诸多这样那样的偏见,所以很多人才误读了所有的企业或者企业家,在我与诸多企业领导者的沟通与接触中,绝大部分也是务实的,理性的,健康的。我清晰地记得《中国企业家》杂志在上个世纪末时留言给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企业家都是自愿为社会所驱使的驴子”。
总裁“渎职”谁来监控?
那么就引出小标题中的疑问:如果真的总裁“渎职”了,谁来负责?谁来监控?
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在国有企业,如果总裁不作为或者总裁少作为,那都是一种灾难。在企业中,外界更多的是看重总裁权力,但是在企业内部当这种权力变成独裁权力时,企业就变得非常可怕了。“个人主义”行为往往导致了很多企业的危局,积累沉淀到一定程度,企业大厦顷刻之间就会倒塌。目前在企业家队伍里,也有为数不少的企业家有意无意地还在做着类似的强权“英雄”,对己于企都是十分危险的。一个合格的企业领军人物应该做好三件事:用对人,把握好方向,建立起激励与监控的机制。如果没有做好这些,那总裁们该检讨自己是不是“渎职”了?企业的战略决策,我们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集体决策集体负责的被动局面,董事长、总裁负有不可推卸的决策责任,中层管理人员、基层员工负有执行力的责任,这个我们必须弄清楚。
企业应该需要总裁的监督者,谁来监督总裁的言行、决策、商务活动?这个人不能有恭维之心,不能有过重的权力欲望,不能隐瞒管理中的责任追究,不能三心二意、两面三刀、阳逢阴违,董事会吗?总裁助理吗?中层团队?还是企业所有权的监管人?我认为都不妥全。作为民营企业,最好的是建立起一个没有利益之争、没有企业政治企图、能够正确全面科学评价、监控、协调的智囊团队,可以由人力资源专家、企业战略专家、律师、记者、注册会计师、经济学家等组成。同时,在内部建立完善起法人治理机构,建立起可以对总裁“渎职”说“不”的“绿色通道”。作为企业,董事长与总裁的职位要分开,把总裁和董事长的职责合二为一,往往会使董事会更难撤换表现差的总裁,而这可能就会减少董事会在解决业绩大幅下滑问题上的灵活性。
作为总裁,我们一定要清楚,市场经济已经一个由过去的老板文化驱动企业发展的时代进入了靠整个组织文化驱动持续领先的时代。太多的个人英雄主义,给我们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增添过太多的悲剧色彩。而不少企业的悲剧就是总裁亲手导演的,这不能不令全社会深思。
我推荐阅读文章:
后一篇:创业初期,团队不应有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