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此打牌非彼打牌

(2006-03-13 12:00:09)

此打牌非彼打牌

 

前几天写了篇早期电影的博,网上随手找了张老电影海报贴了上去,这张手绘海报上画的是几个人围桌子打牌。偶想当然的以为是类似于卢米埃尔的的早期电影《打牌》。

其实这部电影比卢米埃尔整晚了35年。

很快有一个叫“奇爱博士”的博友指出了偶的错误,告之这部电影是法国导演M.帕尼奥尔1931年导演的《巴黎三部曲》的第一部《马里乌斯》。

惭愧的是,偶对此一无所知,甚至连片名都没听说过。汗……

补课。

翻看资料,得知该片导演之一马赛尔·帕尼奥尔(1895—1974)原是作家,创作了许多舞台剧本,三十年代初期,他在完成舞台剧本马赛三部曲(《马里乌斯》、《法妮》、《恺撒》)的创作之后,对刚刚出现的有声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宣称剧作家从此以后可以“把戏剧装入罐头了”。于是,他陆续将马赛三部曲搬上银幕,获得极大成功。

M·帕尼奥尔认为自己不熟悉电影,因此,邀请了亚历山大·柯尔达和他共同执导《马里乌斯》。M·帕尼奥尔认为编剧远比导演重要,他具有非凡的讲故事的才能,他的作品充满强烈的乡土情结,创作灵感主要源自他对法国南方普罗旺斯地区风土民俗的记忆。

虽然M·帕尼奥尔轻视导演的作用,但是亚历山大·柯尔达在影片中的场面调度给M·帕尼奥尔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海报上画的打牌,那场戏是电影史上脍炙人口的经典啊,几乎同巴黎的艾菲尔铁塔一样闻名遐迩。

惭愧,再汗一次。

《马里乌斯》片长130分钟,曾在去年北京的法国电影回顾展上放映过。有人说已出碟了,目前还未见到,期待。

 

这篇文字参考了单万里、李恒基的文章,特致谢。

感谢奇爱博士,偶的“一片”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