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杂谈 |
科学本是人类认识事物的理性态度与方法,但如果走极端,自以为能穷尽事物的本质,便不够智慧。在智者看来,事物的本质是“无”,科学所能证明关于事物的“是”与“有”是基于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时空而存在的,即所谓的相对真理。事物的大道是“无”,“无”不等于“没有”。“无”是自然、是“空灵”、是“从容”、是“坦荡”;从“无”的境界生出“有”的形体,这个“有”才和谐,才从善如流,自然灵动,左右逢缘。
拿建筑来说,有本质吗?很多人可能会说,建筑是实体,当然有。住宅的本质就是人居住的空间,写字楼的本质是人办公与商务活动的场所。其实,那不过是住宅和写字楼的功能,或者说“表象”而已,是事物具象的“有”。这个“有”是否有生命力、是否有能量,取决于“无”。建筑的大道或本质同样是“无”。只有真正做到了“无”,才能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建筑的“无”,就是建筑和谐的内在精神、空灵的存在态度,“无”是大道,是建筑与城市、与环境、与自然、与人融为一体的本源。一旦我们先定义了建筑所谓的本质,便存在了太多的“有”,就不能自然,就容易把功能置于精神之上,建筑便容易陷入“自虐”与“他虐”之中。用心看看我们的城市与周边的建筑,从城市规划、城市形象到建筑内部空间,都能发现这种“虐待”的深重痕迹,都是人们过于“聪明”的结果。
所以,聪明过人,未必就是科学;但难得糊涂,却是智慧。
博客是个风靡世界的新事物。之所以如此受宠,主要原因恐怕就是它的“无”,每个人都可以定义它,都可以从它那里找到自己。如果要问什么是博客,我想最合适的回答就是“不知道”,它没有定义,没有本质,它是“无”。正因为它“无”,才能生出种种“有”。黄大仙写博为娱乐、蔡照明写博是要“插根温度计”、王哲写博意在“总结实践、理清思路”、姜炜写博重在“研究问题、分析政策”等等,如此丰富多彩的自定义,都在情理之中。至于地产神仙派创造的主题接龙游戏,更发乎于自然,创造了互动融合、共同提高的新形式,将文章的专业、娱乐、交流等功能融为一体,汇成了思想与情感的大海,又生出了一个更高境界的“无”。
从“无”到“有”,从“有”再到“无”,快乐就是这样产生的。
只是不知,这是否就是事物的规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