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地产评论 |
今天在路上听到一则消息,大意是某市房管局为贯彻“国六条”,查处开发商囤积商品房的行为,共有六个楼盘被擒获,处理决定是停售一个月,彻底整改后再允许销售。听了颇有些啼笑皆非。
囤积这个词汇,最近很时尚,就象前一段时间的空置率一样,虽然没有标准,但说出来总是“解气”的,不然这房价高的根源实在不容易找。
说开发商“囤积”商品房,实在有些高估了中国开发商。中国开发商要真学会了“囤积”,那还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至少说需要下很大功夫来做产品,对自己的产品品质有足够的信心,对自己的女儿钟爱有加,非找个好人家才肯嫁出去。如果这样,还真是土地的幸事,城市的幸事,社会的幸事。可惜的是,现阶段中国开发商还大多没这个实力,销售、再销售(背后的词是“卖房变现”),是现阶段开发商坚定的主题。
为卖房,铺天盖地的广告是必须的,可最近广告的投放量越来越少,广告的预算也一再削减,原因是房子太好卖了。一位朋友从美国打来电话,称“听说北京最近买房就象当年抢大白菜似的”,问我是不是真的。前两天北三环附近的一个住宅楼盘开盘,倒真现了朋友说的场面。这要是再停售一个月,还不知会是什么局面。
本来房源就少的可怜,需求又是如此的汹涌澎湃,某些政府部门就是不承认“地荒”,“房荒”,不反思土地出让、城市规划、二手房政策、廉租房政策等影响房源与房价的核心问题,反倒热衷于“卸责”,拿开发商开刀说事,以证明自己的清白无辜,真应了某句知名古语。
偷偷乐的是开发商,楼盘免费宣传了,还能多捂一个月,需求肯定增加,房价还可以调一调,两全其美,也算一种不谋而合的“合谋”吧。
写到这里电话响了,又是托我买北三环楼盘的,说价格没问题,只要拿着号就行。这已经是第四个朋友了,从半年前开始我就陆续为三个朋友在该楼盘主管销售的副总那里挂了号,到开盘都还说没把握,说是这年头有头有脸的人太多了,动不动就是“上面”介绍下来的。鉴于此情此景,只好对这位朋友说抱歉了。写到此,不禁想起张行的《迟到》:“你到我身边,带着微笑,带来了我的烦恼……她比你先到……哦,对你说声抱歉。”
这世道,再不能帮人买房了,横竖都是个错。再遇到这事,学学政府部门的功夫,说开发商在“囤房”,无房可买;学学某些媒体,说房价必降;落得一身轻松,万人喝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