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媒泡沫与和谐社会

(2006-05-12 10:58:58)
分类: 地产评论

传媒是制造新词的机器,“地产泡沫”算是一例,“崩盘论”、“暴利说”等相伴其后,很是热闹,最近出炉的“房奴”也成了购房者的代名词。传媒也是制造“英雄人物”的机器,易宪容、于凌罡等以惊世骇人之说名扬四海,邹涛也因发动“不买房运动”蜚声华夏。发展商前两年还是发展住宅产业的健康力量,又在泡沫论中突然变脸,成为暴利与邪恶集团。世界只有游戏,没有标准;只有想象,不需要证据。

陈劲松先生曾在《新地产》撰文,表达了对房地产业“伪问题”横行的忧虑。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些“伪问题”是谁,在哪里,以什么方式提出来的,而且为何还会有如此大的生命力,可能是我们更应关注的。

媒体在中国的经济成长、产业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值得思索。吸引眼球固然是媒体商业价值所在,处处点火,激发冲突也是吸引眼球最便捷而有效的方法,但如果滥用,也足以把喜剧演变成悲剧。看看当今媒体关于地产的报道,满目皆是昂扬的激辩,情绪化的对立,无休的冲突,深不可测的"黑幕",足以使普通民众为之动感,甚而形成“常识”。更有拍案而起的,如北京于先生倡导的个人集资建房,不仅在北京追者芸芸,而且在外地也引发连锁反应。虽反常识,却合眼球经济的胃口,一跃成为抗争发展商暴利的正义与健康力量,颇具戏剧化。于先生等人可以搭积木,但断断盖不起房子,这事儿不用证明,因为如果于先生等人能盖房子,他自然就成了专业的开发商。这么简单的道理媒体不能说不明白。遗撼的是,至少从见诸媒体的报道看,甚至很难见到这种常识。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试问,媒体在制造什么,难道不是在制造发展商与消费者的对立,制造认知的泡沫吗?

在以信息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中,传媒担当着社会沟通,形成社会思想、心理和道德的重要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组织形式及运行效率,甚至影响到政府决策,在某种意义上现代社会就是传媒社会。传媒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传媒的道德功能与理性义务,决定了传媒是社会的理性与良心。在建立和谐社会中,它承担着沟通的功能与社会道义的责任,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越是价值缺失,心态浮躁,利益失衡,社会越需要冷静与思考,媒体越需要思考力和责任感。

情绪化的对立和冲突造就不了和谐社会,制造冲突则更是对和谐社会基础的破坏;非理性的情绪状态不能给社会带来和谐,而只能埋下不稳定。理性的态度,实证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公识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如果媒体只关注房价涨,而不关注它为什么涨,不关注影响房价的制度因素和市场因素,大众和决策层看到的就只有现象与情绪,没有理性,没有结论与公识,结果就是情绪化的对立与自说自话的怪圈。

用数据和实证说话,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如果我们可以相信,仅仅凭晚上在三环路上驾车看到楼房的黑灯瞎火,就可以据此推测商品房空置率,进而得出房地产有巨大泡沫的话,是不是太游戏了?如果无休止的提出类似的“伪问题”,争辩“伪问题”,社会将为此付出巨大的交易成本和因宏观决策失误导致的巨大代价。

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科学报道观是否也应该成为媒体报道的核心价值,社会责任感是否也应该成为媒体报道的核心义务,值得思考。少一点泡沫,就可能多一分效率,多一分和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