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差!赤字!如此触目惊心的措词,为的是形容当前出国留学人数与留学回国人数的反差。
有关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出国留学人数、留学回国人员数量之差超过了150万人。于是,有业内人士痛心疾首,人才“赤字”数字值得人们关注,反映了我国人才流失情况严重。
业内人士的态度值得肯定,其出发点毕竟是从国家的利益考虑。二十一最贵的是人才。我国对于人才的需求当然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是,必须说明的是,出国留学是培养人才尤其是国际化人才的一个途径。然而,并不是只要出国留学就一定能够被培养成为人才。同样,留学回国人员未必都是人才,留学未回国人员也未必都是人才。
20年前,笔者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所在企业年终总结时也会总结一下企业人才情况:大学本科学历的有多少人、硕士学历的有多少人、博士学历的有多少人。当时,在的不少企业的观念里,学历与人才是划等号的。可是,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都成问题,一纸文凭并不能证明是不是人才。
对于留学回国人员的人才判断,国内人才市场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十几年前,国内猎头公司几乎都将留学回国人员当作“猎取”的人才对象。然而,严酷的现实让猎头们逐步修正自己的“错误”。那时,出国留学被称作“镀金”。而今,“镀金”的成色必须经得起职场的锤炼,出国“镀金”的光泽也渐渐淡去。
一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称,高考“状元”在国内完成本科学业后,选择在国内直接就业或创业的比较少,他们大多数选择继续出国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保守估计全国“状元”中出国留学比例高达60%。有意思的是,根据2013年美国常青藤盟校公布的数据显示,进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14所名牌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退学率为25%,这些学生的有着共同特点——都是曾经的高分考生。
国外大学大多采取“宽进严出”的教育模式。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的报告显示,在美国的四年制高校里,平均只有不到60%的学生能按时毕业。至于中国留学美国的学生,能够顺利毕业的比例是多少,目前没有一个非常确切的数字。因为,美国大学非常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不会张榜公布退学学生的姓名、专业,都是私下劝退跟不上学习的学生。有时候,即便是同班级、同寝室的同学也不知道“失踪”的同学到底做什么去了。
所以,能够从国外大学毕业的中国学生的确不容易,或多或少具备了人才的潜质。但是,仅仅是具备了人才的潜质,是否就是流失的人才也无法判定。毕竟他们的学习环境、成长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都不是在国内,就像“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一个道理。
尽管很多中国留学生在海外长成了“橘”,但国内未必就能将这些“橘”摘到手。在加拿大,只要公立大学本科毕业的国际学生,自动获得一年的工作签证,之后就可申请永久居留权;如果是公立大学硕士以上学历毕业的国际学生,那么,可以直接申请永久居留权。同样,美国正在审议增加科技、工程及数学等相关专业国际学生签证名额的提案。该提案还将允许那些雇用外籍学生的公司立即为他们申请绿卡。“如此一来,他们就不必首先回到自己的祖(籍)国或者只给他们一张临时签证了。”
国外的福利待遇、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空气环境、科研投入……自然不是国内可以比拟的。怪不得一位国内专家称:“在世界高科技产业中心硅谷,软件公司的技术主管和实验室主任中有35%是华人。”其实,有能力留在国外发展的中国学生,肯定有其过人之处,放弃回国发展也就有了理所当然的原因。
也许会有不少人指责那些留学不回国人员“不爱国”、“忘本”。笔者觉得,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在当前出国留学学生中,95%都是自费留学生,也就是父母掏钱供出国留学的,这笔费用与国家没有太大的关系。
当那些自费留学不回国人员在国外置了业,有了自己的私有财产,谁还愿意回到国内70年使用权的“家”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