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休闲 |
什么是文人雅事?人们很快会联想到“琴棋书画诗酒花”。那么,与之相对应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自然谈不上“雅”了。所以,“柴米油盐酱醋茶”又被列入了“开门七件事”。肯定有人会对于将茶打入“俗事”有微词。因为眼下茶艺、茶道甚嚣尘上,茶楼、茶馆鳞次栉比,茶具、茶叶包金镶银,甚至茶食、茶餐也获得大批的拥趸。确实,茶事的声势越来越浩大,远远超过了在京城澡堂子里喝高末以及在前门大碗茶大口解渴的时候。
其实,喝茶还是很讲究的。比如,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的描述;比如,陆羽在《茶经》里的叙述……让人读来觉得茶应该是一件很雅的事情。所以,谷雨之前,前往杭州游览的时候,我还是去了龙井村,去体验了一次“龙井问茶”。
龙井问茶应该算是西湖多少景之一吧。但是,我一直有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用了“问”这个动词,而不是用“品”。听一位“内行”说,龙井茶的品法是——第一杯,闻香:新茶一杯,袅袅的茶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吸一口,神清智爽;第二杯,品味:细细地品尝龙井茶的味道,略有些微苦,到了喉咙口又有些甘甜;第三杯,回味。这就算是“问”了一回龙井茶。听来听去,我还是没有听明白。后来又听说,西湖茶叶以有龙、云、狮、虎之别,以狮峰、龙井地之茶为最,其中奥妙,唯去龙井品茗问茶方可悟出,因此有“龙井问茶”之称。看来,第二个答案更靠谱。
驱车前往龙井村正赶上是星期六,所以去龙井村的山路排满了各种车辆。驾车的大姐是杭州人,选择了山后的道路,一路畅通抵达了龙井村。打前站的主人早已预订了19号的人家,并在门前院中沏茶相候了。龙井村的茶自然是龙井茶,而且是今年的新茶。端起茶,清香扑鼻,沁人心脾。品一口,两颊生香,口润舌清。以前,采访张一元总经理的时候,她就跟我说过,绿茶也就泡上两泡而已。之后,也就如同白开水了。品茶的门道,我还没有窥到。但是,喝茶的门道,我还是要讲究的。两泡过后,我就起身向店家更换茶叶了。
此时,店家正在门内与一拨客人讨价还价,我也不便久留,拈了撮也不知道明前还是雨前的茶出来继续冲泡。同行有位懂茶的,等到店家将上拨客人打发走,才进了店堂。说是店堂,其实就是人家住家的客厅,客厅上放着大笸箩。听说来看茶,店家便问是明前还是雨前。之后,拎过一袋明前茶倒入笸箩之中。买茶之前先品茶。沏上店家手头最好的明前龙井,看着茶叶在玻璃杯中沉沉浮浮。懂茶的主说,这是第一道和第二道茶掺和的。不过,也还可以,说个价吧。店家开价800元一斤。那主摇摇头,说高了。店家降到每斤700元,那主这才点头,一气儿买了不少。购物需要人气的。这位主买了之后,同行的人等纷纷采购。当然,有买700元一斤的,也有买200元一斤的,甚至有买高末的,几乎没有人空手出门。
离开龙井村,晚上在西湖旁边的一家店里,就看到标有明前龙井的茶叶,标价已经是1300多元了。据说,京城的明前龙井能卖到五六千元。看来,此次龙井村之行还是占了便宜的。
茶是好东西,无论是从健康的角度,还是从情调的方面。不过,正因为有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市场化之后的茶事难免有了铜臭气。比如,武夷山的大红袍,听说只有极个别的人才能品尝到原树产的茶叶。同样,明前龙井,据说也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喝到老茶树的茶叶。又听说,很多旅行社专门开设了“龙井问茶”的线路,游客从龙井村买回去的茶,与当场品尝的茶相去甚远。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有了茶市的热闹,也就有了问茶的必要。
在我看来,龙井问茶的景致,肯定是一群像我一样不懂茶却又想喝口名茶的人,来到龙井村后,不住地询问茶的价格,然后讨价还价,购买一些不知真假的龙井茶,回到工作、居住的地方,将这些龙井茶或是大大方方地送人,或是大大咧咧地喝掉……
龙井问茶,听起来确实很雅,但是实际并不那么雅。所以,茶还是不能别列入“雅事”的。
泡着从龙井村带回来的明前龙井,我还是很得有滋有味的,管它俗还是雅呢。
其实,喝茶还是很讲究的。比如,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的描述;比如,陆羽在《茶经》里的叙述……让人读来觉得茶应该是一件很雅的事情。所以,谷雨之前,前往杭州游览的时候,我还是去了龙井村,去体验了一次“龙井问茶”。
龙井问茶应该算是西湖多少景之一吧。但是,我一直有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用了“问”这个动词,而不是用“品”。听一位“内行”说,龙井茶的品法是——第一杯,闻香:新茶一杯,袅袅的茶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吸一口,神清智爽;第二杯,品味:细细地品尝龙井茶的味道,略有些微苦,到了喉咙口又有些甘甜;第三杯,回味。这就算是“问”了一回龙井茶。听来听去,我还是没有听明白。后来又听说,西湖茶叶以有龙、云、狮、虎之别,以狮峰、龙井地之茶为最,其中奥妙,唯去龙井品茗问茶方可悟出,因此有“龙井问茶”之称。看来,第二个答案更靠谱。
驱车前往龙井村正赶上是星期六,所以去龙井村的山路排满了各种车辆。驾车的大姐是杭州人,选择了山后的道路,一路畅通抵达了龙井村。打前站的主人早已预订了19号的人家,并在门前院中沏茶相候了。龙井村的茶自然是龙井茶,而且是今年的新茶。端起茶,清香扑鼻,沁人心脾。品一口,两颊生香,口润舌清。以前,采访张一元总经理的时候,她就跟我说过,绿茶也就泡上两泡而已。之后,也就如同白开水了。品茶的门道,我还没有窥到。但是,喝茶的门道,我还是要讲究的。两泡过后,我就起身向店家更换茶叶了。
此时,店家正在门内与一拨客人讨价还价,我也不便久留,拈了撮也不知道明前还是雨前的茶出来继续冲泡。同行有位懂茶的,等到店家将上拨客人打发走,才进了店堂。说是店堂,其实就是人家住家的客厅,客厅上放着大笸箩。听说来看茶,店家便问是明前还是雨前。之后,拎过一袋明前茶倒入笸箩之中。买茶之前先品茶。沏上店家手头最好的明前龙井,看着茶叶在玻璃杯中沉沉浮浮。懂茶的主说,这是第一道和第二道茶掺和的。不过,也还可以,说个价吧。店家开价800元一斤。那主摇摇头,说高了。店家降到每斤700元,那主这才点头,一气儿买了不少。购物需要人气的。这位主买了之后,同行的人等纷纷采购。当然,有买700元一斤的,也有买200元一斤的,甚至有买高末的,几乎没有人空手出门。
离开龙井村,晚上在西湖旁边的一家店里,就看到标有明前龙井的茶叶,标价已经是1300多元了。据说,京城的明前龙井能卖到五六千元。看来,此次龙井村之行还是占了便宜的。
茶是好东西,无论是从健康的角度,还是从情调的方面。不过,正因为有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市场化之后的茶事难免有了铜臭气。比如,武夷山的大红袍,听说只有极个别的人才能品尝到原树产的茶叶。同样,明前龙井,据说也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喝到老茶树的茶叶。又听说,很多旅行社专门开设了“龙井问茶”的线路,游客从龙井村买回去的茶,与当场品尝的茶相去甚远。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有了茶市的热闹,也就有了问茶的必要。
在我看来,龙井问茶的景致,肯定是一群像我一样不懂茶却又想喝口名茶的人,来到龙井村后,不住地询问茶的价格,然后讨价还价,购买一些不知真假的龙井茶,回到工作、居住的地方,将这些龙井茶或是大大方方地送人,或是大大咧咧地喝掉……
龙井问茶,听起来确实很雅,但是实际并不那么雅。所以,茶还是不能别列入“雅事”的。
泡着从龙井村带回来的明前龙井,我还是很得有滋有味的,管它俗还是雅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