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巨塔:阳光和阴影

标签:
医学医疗系统医德医生电影 |
分类: 南腔北调专栏 |
载2012年7月6日《文汇读书周报》
南腔北调(118)
白色巨塔:阳光和阴影
□ 江晓原 ■ 刘 兵
□ 《白色巨塔》这个书名,直接来自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著名日本影片,后来还拍成电视连续剧,影响很大。影片以日本的医学院为背景,反映了这座“白色巨塔”中的技术、利益、竞争、人性等等相互纠结在一起的问题。“白色巨塔”被用来作为当代医疗系统的象征,这座巨塔高耸入云,千门万户,通常包括医学院、医院、医药公司、医疗器械公司、国家的医疗管理机构,以及供职于其中的医生、员工、官员等等。
诚如本书作者王一方教授所言,当代医疗系统这座“白色巨塔”,不仅是学术的象牙之塔,同时还是名利交蒸、道德沉浮的所在。王一方本人,早年也曾在这座巨塔中交蒸、沉浮过,后来逃出成了塔外之人,开始对塔里面的事情进行一系列深刻的反思,这在当代中国诚属难能可贵。近年他对当代医学的各个方面颇多言说,本书是他利用一组与医学有关的电影来说事的新作,界面宜人,别出蹊径。
□ 近年来,公众和社会各方对“白色巨塔”的批评日益严重。部分医务人员医德败坏其实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的原因是,“白色巨塔”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时,已经越来越背离“希波克拉底誓言”中的道德戒律。王一方近年在这方面发表过许多发人深省的批判和反思。
但在这本《白色巨塔》中,王一方批判的锋芒似乎有所减弱。在对一部部相关电影剧情的文学性流畅叙述中,叙事的美感和享受不时抑制着正义和批判的火焰。也许这正是王一方想要的——他想让这本小书的阅读成为一种轻松的享受,而不是一场沉重的思考?
幸好,由于在通常情况下,电影从业者和“白色巨塔”不处在同一个利益共同体中,所以在有些电影中,对“白色巨塔”的揭露和反思还是相当深刻和大胆的。王一方可以通过对电影的选择,让电影来说话。所以你所说本书的几种功能,确实是极为重要的。如将本书视为“有关医学的电影指南”,按图索骥,觅而观之,必将获益良多。
□ 其实作者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试图集中于若干个主题进行论述。比如,在讨论影片《逃出克隆岛》(The Island,2005)时,作者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为“正本”提供备用器官的克隆人的权利和悲惨命运上,这当然是影片着力揭示的方面。但如果我们联想到近年某著名院士发表的“支持克隆人技术”的言论,那就非常有意思了。这位院士竟对媒体宣称:“克隆几个×××(指他本人)我看没有问题”——我相信他说这番话时,一定没看过《逃出克隆岛》。如果某个被克隆出来的“副本”来到中国科学院上班,宣称他才是该院士,或者去到该院士家,宣称那住宅是他的房产,该院士还会认为“没有问题”吗?
又如,书中讨论了影片《千钧一发》(Gattaca,1997),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以前大众媒体总是从正面角度来看待发现人类基因图这件事,认为掌握了这部“天书”就可以大大造福人类,比如防治疾病之类,直到今天仍然如此。却从来不指出这部“天书”也可以用来做大大的坏事——影片《千钧一发》在15年前就已经直接反映了“基因歧视”这个严峻问题。健康和寿命,其实都是人最严重的隐私,严重到连自己本人都不敢窥探!但人类基因图这部“天书”将使这些隐私荡然无存。而隐私之不存,人权将焉附?没有隐私也就没有人权。所以能剥夺人类隐私的技术,必将成为侵害人权的恶魔。
《白色巨塔》,王一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第1版,定价: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