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谈股票、基金,但是一直在关注,很少操作罢了。
手中股票、基金目前还没有赔钱,九只偏股型基金平均还有50%的收益,但是资产缩水也不那么舒服。偶尔反思,是否应该在降印花税之时跑掉?
想起一位基金投资高手说过:每当他信心动摇、想赎回基金的时候,就去读投资大师的书,而后就放弃了波段操作的念头。我没有他这样深入研读的功夫,却也能够从身边汲取点滴营养。
近日又陆续收到基金第二季度对账单,随信还附有基金导报、通讯类,有些小文章还是挺有启发的,摘录嘉实基金通讯《比市场波动更大的风险?》中的一小段:
现代人仅靠工资收入很难满足所有的需求,这时投资就成为财富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凡是参与到证券市场中的投资都必然要承担相应的风险。经过研究发现,这种风险通过时间的推移是可以淡化的。以在熊市中发行的嘉实服务基金为例,虽然经历一年半的熊市,截至08年6月25日,4年平均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50%
左右。如果怕承担这部分风险而不去投资,就会面临更大的问题--资产贬值,财富缩水!当通胀率在3%时,5年资产贬值13,17%,100万的现金,10年后只值70多万,而我们08年上半年每个月CPI都在7-8%左右,这样的贬值速度会更快。所以,无论从生活需求角度还是货币贬值的理论上讲,不投资才是最大的风险。坚持长期投资和理性投资,规划好自己的资产才是应对市场风险和财富贬值的有效之道。
按照上面的说法,我那持有两年以上的基金,只要能够达到5年平均收益40%以上,就足以抵消8%通胀率带来的哪怕是30%的资产贬值了。其实不用人家说,自己就有经验证明:四年前我买的五万元巨田基础(现在叫摩根士丹利华鑫基础行业),它赶上两次熊市了,可是怎么样?已经分红到手7,7万,现在的市值还有近五万元,如果当初只是存银行,利息超不过一万元吧?当然,规划好自己的资产是必要的,所以我最近的资金取向主要是货币、债券基金,老基金就拿着不动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