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看湖南卫视:鲁豫和一个小伙子坐在可乐男孩床头,开始还以为是解放军战士,后来才发现他是志愿者。而且我已经在电视中见过他很多次了,这时才记住他叫陈岩。他参与了救援可乐男孩,在被压的男孩要求喝水的时候,陈岩承诺出来给他冰冻可乐,而男孩也答应要给陈岩买雪糕。
在一群专业救援人员中,志愿者陈岩很独特,不仅是他穿着的格子体恤,还有他的奋不顾身,冲在前面,甚至象在担任现场总指挥。他的真实身份是东莞一家企业的老总,地震之后奔赴灾区,他救出的孩子有十几个。
地震之后,无数象陈岩这样的志愿者让我们感动:有大手笔的企业家,比如那天在四川台赈灾晚会上那位被当众“揪出来”的企业老板,为了掩盖志愿者的身份,他穿着迷彩服、胳膊上还弄上红十字,在地震发生后,立刻调动自己公司六十辆铲车开赴灾区;有自发组织起来开赴灾区、不仅救人还要关照他们以后生活的唐山十三义士,这些朴实的农民已经是第二次救灾了(年初雪灾时就有了这只爱心小分队);有每天往安置点送几千个煮鸡蛋的养鸡专业户;有这样一群残疾人和低保户,他们生活及其困难,住在没有电梯的六楼,每天买菜都要花掉他们以往一个星期甚至是一个月的收入,但是他们仍然每天早上熬粥、炒菜,从楼上搬下来,送到灾民手中;有年幼者用稚嫩双手为大家指路,也有武汉花甲老人瞒着家人到灾区服务,更有许多自己就是受灾群众,也失去亲人,现在还要尽力帮助其他人的志愿者……
没有任务和命令,也不是职业需要,是什么在驱动志愿者?他们有个共同的口头语:“这是我应该做的”。“应该”,就是他们自己给自己下的军令状,它来自生命的呼唤和中国力量的感召,因为血脉相连,同胞兄弟的苦难就成了自己的苦难,不上灾区,他们的心就不得安宁。志愿者的出现,不仅温暖了灾区百姓,还鼓舞着那些履行天职的救援官兵,也引发我们反思自己,是否做得太少。
因为是志愿者,所以没有上级的嘉奖。但是四川乃至全国人民,都会给他们颁奖。在我们心中,他们是伟大的英雄!
四川电视台女记者流泪说:“我从来没有崇拜过谁,但是现在我崇拜陈岩,陈岩就是我的偶像”。对于那些喜欢追星的年轻人,这场地震应该对他们的价值取向有所影响,在抗震救灾的大舞台上,志愿者才是真正的大明星,因为他们身上闪烁的人性光辉,因为他们展示的大爱无疆,他们拥有了永恒的魔力,值得我们去追逐和效仿。
做人当学志愿者,追星要追这样的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