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来拯救医患关系

(2007-11-30 18:31:10)
标签:

时事评论

孕妇门

医患关系

法律说事

公众沟通

分类: 沟通天地
    昨天,家里两份报纸都在首页醒目位置,大标题导读 “丈夫拒绝签字致孕妻死亡”事件。
    股市大涨,上基金网站,链接的都是“孕妇门”,本不想谈论的事情,也不得不说两句了。
   
   《信报》是北京市卫生局的调查结果,干脆利落:“经过专家认定,由于孕妇身患多种疾病,手术不能救孕妇,能救孩子,但是因为遭到干扰(指不签字),手术不能进行”。我找了半天,在最后看到“对患者家属表示慰问”
    《青年周末》的首页更是吓人“医生:不签字我们下次还不救”,进去看才发现医生原话说的是“不敢救人”。
   
    这个时候都拿法律说事了。依据哪一条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医疗机构施行手术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责任认定,那是法院的事。主管部门是不是应该在医院和公众之间做些沟通工作?不管怎样,两条人命没有了,说几句致歉的话效果会好些吧。
    媒体也是,“不救”和“不敢救”,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不敢救”有些无奈,“不救”就是叫板。
     医患关系本来就紧张,再碰上这样一板一眼的调查结论,再加上有些标题的渲染,真的是雪上加霜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