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L挺郁闷,她的两个朋友,也是我们单位的人,最近没岗了。
单位进行科研体制改革,人人都要竞聘上岗,本人也去述职了。有些专业技术岗位是等额的,因为不可替代性,没有人来竞聘,这样的述职就走个形式;但是有些竞聘就很残酷,四五个人争三个岗,一定有人被刷下来,这样的情形多发生在辅助性、事务性的岗位。
L说这其中一个已经几天没睡觉了,四十多岁的女人,没什么其他本事,不知应该怎么办?作为一个兼职工会委员(分管女工权益),除了同情,还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当然,有机会我要在工会会议上呼吁,帮她们找一点出路。
话说回来,人生各种风险随时可能降临。居安思危,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意识,用这样的紧迫感要求自己,就应该不断学习、积累知识、经验、人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变故。自己虽然属于专业岗位,但在十年前,还是花费两年心血(毕竟非法律出身)考下律师资格,就是防备单位出现问题时,有一条退路。近些年对于投资理财的学习和实践,也是积累一点全职太太的底气。
这几个待岗的人还有一个共同特点--老实巴交。在一个竞争的社会,机会都是人给的,当很多人都不知你姓甚名谁时,你的能力怎能为人所知?机会能给你吗?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考职业证书,也并非所有人都有理财的资本,但是在自己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展自己,让自己多一点本领,多一点人气,以自己的优势(比如L,虽然学历不高,但是人缘挺好,办事能力强)多一点不可替代性,应该能够做到。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是一种现实。但是,谁是天生的强者、弱者?强弱之间也可以转变吧。出身贫寒而成就大业的人不是很多吗?弱者可以转变为强者,而强者如果躺下来睡大觉,也会落魄。我们在要求单位、社会给予相应保障之外,个人是不是也该自强自立、积累一些人际资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