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乐趣,不仅在于获得有价值的资讯,也在于自我发现的过程:当自己还不够明确、连贯的意识,被他人清晰的表达出来时,就会为这种印证、确认而喜悦。
《新世纪周刊》第五期中一篇《成功基民眼中的“饥民”生态》引起我的注意,作者称“自己可能的确不懂经济,也不懂投资,但是懂生活,能说人话”,而不象“很多懂经济也懂投资的,却根本生活在普通人视线之外,提起理财只知道抡词吓老百姓”。话有点糙,但这人太有才了。
关于“生活与投资”,有两处尤其精彩,也让我对号入坐:
理财理的是财,面对的却是人,这本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行业,在国内却仅仅被理解为赚钱--别以为会炒股会买基金就是会理财,不会生活、不会跟人打交道,就绝对做不了理财师。
这让我想起《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说过:致富是一项团队运动,一个不善交往的人是不可能有财物自由的。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家庭的理财师,我们自身的交往就是理财能力的一部分,别的不说,开通网上银行进行咨询,都有一个怎样交流的问题,我每次打完咨询电话,都不是立即挂断电话,还想着给人家的服务按个满意键。所以,财就理我啊,所以,也就有资格写关于理财的博客吧。
对钱没概念的人,生活上多半比较容易懈怠;知道怎么赚钱的人,生活相对积极;最好的是那种既知道怎么赚钱又知道怎么花钱的人,这种人的生活多半是健康、向上,少有阴郁和游移的。
我肯定是第三种人。每个人对钱的态度,的确与生活状态的兴奋程度有关。乐此不疲地研究证券市场,一定和健康、向上的生命力有关。我觉得,理财真的是一种趣,也是一种活力,它推着你在更广大的层面上关心社会经济,也充分地调动你的智慧、判断和抗风险能力,当然,也让你享受花钱的快乐与满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