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69周年祭——
为什么要选择跪着等死?
你见过这等“壮观”的场面吗?——成千上万匹角马被一头狮子追得四散分逃,漫山遍野都是逃命的角马,而狮子只有几头。当狮子终于将其中一匹羸弱角马追上并咬死时,其它角马便马上停止了奔跑,停下来静静观赏同类被变成美味的这一幕。
这一场面虽是通过电视传继而来的,但却给予本人强烈的触动,它不禁令我愕然之后想起一个民族的悲剧。角马是没有思想的,不懂得十只以上的角马团结起来就足以戳死一头狮子。面对猛兽,他们选择了胆怯的退缩,任由猛兽选择同类中倒霉的家伙吃掉,本能地自我逃脱。
如果说优胜劣汰是丛林法则,它适用于动物界,不必为弱肉强食而大惊小怪,那么人类呢?某些民族的兴亡,又何尝不与这角马悲剧惊人的相似!
前年,南京大屠杀67周年的前夕,传来了《拉贝日记》发现者之一、《被遗忘的大屠杀》作者张纯如女士逝去的消息。很遗憾至今没有看到《被遗忘的大屠杀》的原本,但是给张纯如女士这本著作提供佐证之一的是——我至今还在不时翻起的《东史郎日记》。张纯如女士的突然辞世,令我再次翻阅这本充满血醒与忏悔的日本老兵日记。尤其是东史郎讲述的那一段反衬“角马悲剧”的记录,每次提起总是让我涌出一股悲愤且挥之不去——
一群中国青壮年农民为东史郎他们几个日本兵修好工事,然后还是逃不脱被屠杀的命运。当他们劳动完毕,听说几个日本兵要杀他们,便按照要求,依次排好,毫不反抗地引颈就戮。而最令读者之一的我感到悲愤的是,东史郎对这群中国人“从容赴死”“感佩”不已。
为敌效劳,任敌宰杀——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值得强盗“感佩”的质地?!
本人一向以为,只有张自忠、杨靖宇这样的民族英雄,才是那个大时代中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与骄傲,而69年前我们的先辈之所以被小鬼子杀得血流成河,是否因为前者太多、后者太少所至?
不反抗杀掉,反抗尚可拼出一线生机。为什么要选择不反抗、跪着等死?
类似的“感佩”记录太多了,听起来就像抽我们的耳光——上千名中国被俘者,只用几条长绳大致那么一牵,就老老实实地被三个日本兵押到江边杀光;被活埋者遵从刽子手的意志先为同伴、后为自己挖好了坟墓——这是何等令屠夫们感到“省事”的对手啊!
乖顺愚弱的民族其劣根一日不除,这个民族就一日摆脱不掉角马的命运。即使是风和日丽,狮子向一方角马露出友善的表情时,也切莫忘记:再“友好”的狮子,心中盘算的永远是——将角马一个个变成美餐!
狮子什么时候也不会变成羔羊与角马和平相处(本性使然),正如刽子手一般不会立地成佛一样(除非你有能力将它的刀夺下),愤怒而团结的角马可以使其望而却步,使之宁可自己忍饥挨饿也不敢贸然进攻、自取灭亡!
告别角马的悲剧,须从一个族群发自内心的精神强壮开始!
——谨以此文兼祭追缴南京大屠杀的呐喊者张纯如女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