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阻碍相声发展的五大诟病

(2009-02-27 07:43:36)
标签:

相声

问题

发展

壮大

名家

名段

杂谈

                  阻碍相声发展的五大诟病

                                  文/王飞

    如果相声行内和观众、听众公推相声界总盟主、总瓢把子的话,我以为非“少马爷”马志明莫属。除此之外,别无二人。只可惜“少马爷”在这一点上有其父马三立老先生的遗风,基本不出天津,一派不问世事的风度,也不参与“门派之争”。来京演出都是极少的。“少马爷”的相声除了《文章会》这段儿要让位于苏文茂先生,其他各段儿几乎都达到了相声艺术的顶峰,尤其是《大保镖》、《纠纷》、《夜来麻将声》更是当仁不让,成为相声的范本。马志明先生的相声是可以上得大雅之堂,也可被市井田间接受,是真正的雅俗共赏。

   只可惜被行内、观众称之为“少马爷”的马志明先生却不喜在江湖游走,所以其他人便有荣膺“总盟主”、“总瓢把子”的可能。曾经谁有这个可能呢?应该当是姜昆先生了。尤其是在他的师父马季,师叔侯跃文相继故去之后,对他来讲,可谓机会大大的。谁料想给姜昆量活(即捧哏)的李文华、唐杰忠因病、因年龄退出舞台之后,姜昆的相声艺术便开始走下坡路,而且滑落的速度极快。实在令人扼腕、令人惋惜。姜昆喊出“网络相声”的口号,你我都知道,网络笑话绝大多数来自短信和十几年二十几年前的《笑话大全》,做着网站的姜昆会不知道?真是咄咄怪事了。姜昆的现在的相声可称为“笑话拼盘儿”。他所喊出的“网络相声”这口号,也只能算是“黔驴技穷”后最后的垂死挣扎罢了。

   现如今,相声陷入某种困境,无非以下五种原因:

   一,新创作的相声作品硬伤的存在。

   李金斗先生的代表作是《武松打虎》。《武松打虎》同名相声共有三段儿——常连安先生的是:跑龙套的根老板(戏班中的名角儿)借钱,老板不借。跑龙套的在台上“使坏”,欲出老板的丑;侯宝林先生的是:跑龙套的醉酒,误事,在戏台上出丑。再就是李金斗先生的这段儿。平心而论,《武松打虎》还是李金斗、陈涌泉先生的为最好,针砭时弊。说、学、逗、唱、表具佳。由其陈涌泉先生学武松的唱、念、做、打,那都是师承京剧名家李万春先生。李金斗先生“丑儿”很见功底。

    非常喜欢李金斗的相声。听得多了,也就听出某种毛病某种问题了。以李金斗先生的相声为例,这里不包含着不敬。因为这个问题必须举出例子。

    以李金斗先生的相声名段儿《玩物丧志》为例。这个段子的“垫话儿”(拿陈佩斯砸挂)、“正活”都没有问题。“底”是——我和我媳妇跟孩子抱着猴,给动物园送去,走到路口,猴子一下子蹿上电线杆儿,路上所有的车都停了。他们把猴屁股当红灯了。最后的“包袱儿”也很响。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拿猴屁股当红灯这个“包袱儿”要早于赵本山的小品。所以当时很响。问题出在哪里了呢?——瓢把儿(即垫话儿入正活得过渡)。

                李金斗用鹦鹉换来一条狼狗,把他媳妇吓得半死。      

                陈涌泉:你媳妇儿也不管你?

                李金斗:她管不着了。

                陈涌泉:怎么着?

                李金斗:她跟我离婚了。

    问题就出来了。既然离婚了,最后怎么又一起送猴儿呢?这只能说明他们对作品“择毛儿”(即纠错)择的不太干净。

    以李金斗先生的《新夜行记》为例。这个段子源自侯宝林先生的《夜行记》。在《新夜行记》中李金斗醉酒驾着被倒过N次手的车,将夜里拉泔水的平板车撞进歌厅。歌厅老板错把泔水桶当成扎啤,喊了一声,里边儿的卸扎啤。然后逃走,掉进正在修桥的沟里。侯先生的《夜行记》是自行车将老头儿撞进药铺,下车,跟老头儿解释。傍晚,回家,为躲警察,钻进胡同,然后掉进沟里。李金斗先生为了追求“包袱儿”和最后的“底”,在撞了人之后,还旁若无人,扬长而去,这样改,在某些问题上就有些说不清楚了。

    二,现在新创编的相声段子经不起时间的检验,成为过眼烟云。一次性的段子比比皆是。

    三,如今的相声演员在拜师叩门的问题上出现了偏差。只拜名师,而不要“明师”。“明师”即在相声各个问题上明白的师父。

    四,相声名家广收徒弟,立门派,立山头儿。过去相声界也有竞争,但只存在于“撂地儿”、“跑园子”争生意上。人人都为挣口饭吃,本无可厚非。那时,当某位相声弟子沦落异乡,只要报出师承关系,便会得到门里的师兄、师弟、师伯、师叔的周济。而如今的“名家”占据了很多公用资源,诸如电视、电台、大型晚会等,他们就会在让谁上这个问题上出现门派之争。这样的确不利于相声这门艺术的良性发展。

    五,相声行内引进版权意识制约了经典名段儿(有很多先传变的相声已经成为名段儿,但大约都是而三十年前的了)的继承与发展。版权意识不是不好,但为了整个行业的发展,确实应该弄个类似相声发展与促进基金会之类的共同组织。由基金会购买相声段子,版权统统归属于基金会。这样一来,很多作家、剧作家没事儿会摆弄摆弄相声段子。现在写相声的名家每段3000元左右,的确不算高。每对儿相声演员从基金会购买使用权或首演权。首演权交个4、500元。演出成功后,如果其他演员要使用,就交使用费,交个3、400的也就可以了。好的段子很快就可以收回成本。写相声的作者,段子被使用的多了,他的稿费也能提高。如此一来,何愁没有好的相声段子。又何愁相声不会发展、壮大呢?

                                                               2009-2-27 于京东平谷静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