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大众电影》编辑部的一封信

(2007-03-30 09:56:07)
分类: 我看了什么片儿

                  2005年我将不订《大众电影》

   《大众电影》编辑部:

    我今年14岁,学习之余的兴趣爱好就是看电影,家里收藏的电影不下七八百部。《大众电影》从上小学时就是我的最爱,每年都会订阅,如今数量颇丰,放满了书架。但现在我要说,2005年我将不再订《大众电影》了!因为我有了更好的选择——《看电影》《新电影》《环球银幕》《电影世界》等等,相比起来,《大众电影》显得太浅薄乏味。可是虽然决定不再订阅,毕竟当了6年多它的读者,内心积累了很多想法,不吐不快,姑且在此一挥而就吧!

    手边正好有刚刚得到的第21期《大众电影》,那么我的意见就从它说起。从头到尾仔细翻一遍,杂志只是一篇接一篇地介绍演员,那干脆改名叫《大众影人》好了。再看看这些介绍文章,如《郭达演皇帝》,郭达本身是小品演员,他这回是在电视剧里面演皇帝,跟电影根本挨不上边,类似的情况很多,像李馨雨、刘佳佳和陈紫函,我从介绍她们的文章里看不见一点演电影的背景,这样就和刊物的名称太不符合,还是叫《大众影视》得了。

    而对于现在世界上的种种电影事件,我从《大众电影》上找不到一点影子。没有跟踪报道,采访,评论,回顾,大不了也只能从动态上的一个个小格子里稍稍窥见一点。超人走了,第21期《看电影》用6页篇幅对其制作的专题信息丰富,涵盖量大,对里夫所主演的经典电影都有评点讲解,到了《大众电影》这儿就剩下5段简短的概述,实在不能满足。对于新闻的捕捉,不应该像现在这样仅仅两面,读者要看杂志不就为了了解更多的信息吗!可《大众电影》信息量之贫乏,举刊罕见。我想这也是大多数读者会抱怨的问题。只知道频繁地介绍影视新星,眼看着他们一个个风风火火地登场,毫无意思。

    一个电影刊物,我觉得至少应该为读者介绍两样:一个是新事件,一个是新电影。而对于新电影的介绍贵刊只草草在一页新片榜中敷衍了事,可其它电影杂志《看电影》、《新电影》一类都是超过80页的大篇幅“狂风暴雨”式介绍。《大众电影》对时下新电影的关注程度弱到如此程度,也是让人难以置信的。

    编辑部显然既要注意老读者的口味,又要发展新读者。除了介绍老的优秀演员(如本期的白杨)老的经典电影(如本期的《千万不要忘记》)还登了一些讲述美国新星如布莱特妮、克里斯腾森等的文章。但事实上,这两边做得都太蜻蜓点水,讲得不深入,每一部分都有发展的余地,似乎哪儿都挺全面,其实真正让人信服的版块太少了。

   视点似乎是《大众电影》绞尽脑汁后给读者准备的一个惊喜,10个作者横眉冷对,满脸是怒,张牙舞爪,看似精妙地发出了一个个言论。但在我看来,并不有趣。首先所论太一般化,没有独到之处;其次所谈的问题也很无聊。如此,我看不出视点有什么可发展的前途。

   《大众电影》消息之闭塞如在深山老林一般,任何电影界大事发生它都巍然不动,对各电影节更是“防范”有佳,即使有所提及,也是点到为止,太可惜了!比如前些日子的金鸡百花奖,《大众电影》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地位,乃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却失去了大好机会,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要是办一个金鸡百花奖的专题该多好!有对评委的介绍,对提名电影的点评,再全程追踪现场颁奖的情况,可说的太多了。记得今年奥斯卡颁奖,《看电影》对其报道如火如荼,介绍词写得轻轻松松,游刃有余,从主持人的一举一动到每位明星的服饰,每一个有趣的细节都不放过。获奖导演到获奖演员,每个人的背景,甚至获奖感言全部网罗。我想,做工作只有做到这个份儿上,才算细致,成功。《大众电影》要是借鉴这些杂志,把提名以每部一页的篇幅详细介绍,再加上对相关演员导演的采访,都会充实不少,何至于像现在这么没的看?没有想不到的主意,就看怎么去做。

    我认为《大众电影》每期缺少一个主题,这就使得它过于单调,内容也太松散。虽然每期都会有一个人物介绍,但毕竟有喜欢他(她)的,有不喜欢他(她)的,感兴趣的人不在大多数。其实现在的《大众电影》中有的内容就有一些成为专题的苗头,像本期的《银幕新警花》,完全可以扩充成一个专题来做,探讨一下女警察电影的历史,论述一些经常演警察的女演员,多有的说!

    有了主题就集中许多了,现在的《大众电影》显得很不专业,什么文章都写得不深入。其实能选择的主题非常多,比如来个“第六代大点将”,那会涉及多多的第六代导演,第六代作品,可以来一个评选最经典的十部第六代电影,做一些采访,第六代导演与第五代导演做比较,有无数可挖掘的题材。

    将刚得到的第21期《大众电影》和《看电影》做一下比较,一轻一重,一薄一厚,这轻重薄厚不仅在杂志表面,更在它的心里。今年3月我胸上的纵隔肿瘤发作,情况危急,几经波折,无论是四个疗程的化疗,一个从早上做到晚上的手术,无数次的输血,期间那些电影刊物都陪伴在我身旁,而《大众电影》也愈发显得无味。

    希望你们能好好办这个杂志,不要让《大众电影》没大众,我也会一直关注着你们。

                                 此致

               敬礼

                                                   子尤

                                                2004年11月3日

[柳红注]子尤爱电影、懂电影,才有此爱之深责之重的信。这封信寄出去了,自然是得不到回音的。此后我们没再看过《大众电影》。但愿它改进了,对得起像子尤这样有诚挚热爱之心的影迷读者。在我们家里,将永远留存子尤读过的《大众电影》,还有我在中国书店为他搜罗的老旧《大众电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我与华爷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