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窗外的阳光(一)

(2006-01-20 11:22:53)
分类: 我想了什么事儿

(写于20051021日,发表在《中华文学选刊少年写作精粹》第十二期。网络又出问题了!太长就发不出去,只好有删节,且分成两段)

 

    我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想当小学四年级的老师,非常喜欢站在讲台上指点江山的感觉,而之所以选择四年级也是有原因的。往下则太小,往上又太大,四年级正合适,孩子的身心在逐渐感受着世界,从各方面来说,都是塑造人的大好时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好的老师是可以影响一个孩子一生的,而她就是。所以我可以自豪地说我的小学生活是一路快乐而美好。

我这个当老师的理想到现在依然存在,不过因为我的志向实在太多,所以只能忍痛割爱一下,即使这样,我还有六个志向,而且互不相同。

到后来看到美国影片《死亡诗社》时,其中的情节立刻引起了我的共鸣,罗宾威廉姆斯扮演的老师在一个校风严谨的学校带给了学生春风般的希望,在第一堂课上,他让同学们撕掉眼前的课本,代之用幽默的方法读各类经典著作。他让他们不循规蹈矩,他让他们不随波逐流,他在塑造着一批真正的人。所以当这个老师在强大的“黑暗”面前不得不被赶走时,他的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送别他——他们站在桌子上,说着惠特曼的诗句:船长,我的船长。那是一个特别经典的镜头,看到这儿时,我热泪盈眶,好的老师是有理想的,他们期望可以带给学生些什么,我想那个老师当时肯定非常欣慰,因为虽然他走了,但是他启蒙的种子已经种在他们心头。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全班同学都站了起来,还有很多同学是老老实实坐着的(教室里还有别的老师在呵斥着呢),他们弓着身子低着头,而站在桌子上的那些同学是昂首挺胸的。

初一有一次我也站到桌子上试过一次它的高度,感觉不错。

由《死亡诗社》我想到了什么呢?虽然这部电影所讲述的年代不是现在,地点也不是中国,可要是我也有这样一个老师就好了,要是我也能上他的课就好了,我相信肯定有很多人看了也在这样想,因为现实有很多地方是让人失望的。而我想当老师,也是因为我发现好的老师可以带给学生什么,虽然有许多事情无法实行,但那种善良,智慧,正义的精神足以影响人一生。

现在的教育制度有很多弊病似乎众人皆知,但一个众人皆知的事情竟然还无法改善这就是最大的荒谬和悲哀了!这就是体制的恐怖,而个人此时显得是如此渺小单薄。在巨大的转盘中,学生、家长都是微小的零件,跟着转动着。每个人在这个大背景下都有自己的选择。比如说我的很多同学就去了国外读书,他们的家长不想让他们受高考那份苦。但他们毕竟是少数,他们的家庭有能力做出这样的选择,而其他人呢?我想如果让大家举几个身边同学或自己因学习而出了毛病的例子,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可大家并没有因此放慢自己的脚步,他们依然在行进着,默默地行进着,痛苦着。

鲁迅在《呐喊》的序言中记了他与钱玄同的对话,他对钱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就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吗?”

鲁迅的问法属于绝望过后的不像话的提问,而钱回答:“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如今我所感到的情境,与他们所说的相同而又不同,鲁迅没有说那个屋子里的人睡觉的原因,而我接下来的这个想象有。鲁迅故事中的“大嚷”会惊醒某些人,而我这里的“大嚷”催眠了大部分人。我也看到了一个铁屋,里面也有许多人,而这个铁屋有规定,过一段时间就会开门放人,屋子里还有一个小窗户,窗户外面的人整天喊着:“这个屋子太不像话了!它的坏处有这么以下几点……”等等话语,可这些话并没让屋子里的人觉得生活好过了多少,于是生出了“听觉疲劳”,渐渐地觉得没意思,连那开门的日子都懒得等了,在屋子强大的黑暗的震慑下,选择屈服,安心地睡去了。因为这比选择清醒能更好地度过痛苦的“铁屋岁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