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地产住房信息联网反腐调控 |
城市住房信息联网注定是“伤残版”
城市住房信息联网遭到拖延甚至抵制,其原因可想而知。首先,历史遗留问题严重阻碍着住房信息联网工作的推进。我国在房改之后就再也没有进行过房产普查,各类房产名目繁多。有些地区的住房信息甚至还是纸质档案,未录入电子信息库;其次,是来自地方政府的阻力。若实现联网后,辖区内房地产市场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住建部监测到,追责将十分容易,地方政府不愿意;再次,还有来在于腐败的阻力。一旦联网,个人名下房产数量必将“大白于天下”,由此会牵扯出公职人员的腐败问题,房叔、房婶、房姐、房妹们都将难逃“曝光”。
面对如此巨大的阻力,城市住房信息联网若想顺利实现绝非易事,只能通过“断尾自残”来求生。
首先,住建部必须寻求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城市住房信息联网工作才能顺利实施。若想争取地方政府同意批准,住建部必须在制度、程序、软件等方面加强设计和管理,确保信息使用安全。如此一来,住建部或将丢失数据监控权,地方政府的行为依然保持“自由”。
其次,从腐败方面的阻力来讲,城市住房信息联网在公职人员财产转移之前,不可能实现。他们不可能坐等资产曝光却不采取任何阻挠措施。因此,实现城市住房信息联网,一定是在资产“乾坤大挪移“之后。届时,即使联网,也查询不到腐败的痕迹。
最后,城市住房信息难以收集全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房产可能存在隐报、瞒报的情况。并且不能了解以家庭为单位的房源信息,这就给某些人以家庭其他成员的名义占有多套住房提供了钻空子的可能。
仅为信息系统,调控作用“收效甚微”
城市住房信息联网并不是一项调控政策,也起不到调控房价的作用,它仅仅是完善房地产统计制度和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作为信息系统,城市住房信息联网的目的是为征收房产税奠定基础。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后,信息完整、公开透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会很方便。尤其是房产税,就必须以完整的住房信息数据为基础。其中,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归集的个人房屋数量、面积、价格等信息都是房产税征收的重要参考。而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立有助于房屋的产权确认,进而完善房屋的登记制度、交易制度和税收制度。
从调控的效果来看,城市住房信息联网并没有起到控制房价的实际作用。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房价数据显示,5月,我国70个城市中有65个城市环比房价上涨,同比上涨的个数更是达到69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信息联网不是一项调控措施,也取代不了“真刀实枪”的限购政策,它只能辅助政府开展征收房产税。“限购令”都不能阻止的高房价,城市住房信息联网更阻止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