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卧龙:“一房一价”打了北京楼市的脸

(2011-05-04 09:16:17)
标签:

房产

商品房

物业管理费用

进行

北京政府

分类: 有关商业地产的文章

   北京轰轰烈烈的“一房一价”,自5月1日高调入市,然而在刚刚进入市场就遭遇了尴尬: 一房一价规定施行首日,多处楼盘并未按规定执行。开发商公示的内容,只是包括开发企业名称、容积率、绿化率、车位配比率等,而唯独购房者最关心的数据——每套房屋的价格出现缺位。北京的一房一价“出师不利”,无功而返。“一房一价”缘何难产?

  开发商巧弄文字游戏

  对开发商来说,房价信息一直是其商品房销售的关键,这涉及到成本等商业机密问题。开发商根据拿地成本、税费成本、建安费用,以及各种各样的公关费用,综合计算出一个总的成本,加上开发商预期的利润,形成这个项目的底价。“一房一价”无疑是夺去了他们的“秘密武器”,夺走他们对价格操作的主动权。然而开发商却并未“知难而退”,而是巧用文字,与政府和市场玩起了“躲猫猫”。

   对于公开房价他们是“讳莫如深”。房地产开发商会先以高价申报,给自己操纵房价留有一定的空间;在售房过程中,简单的标出房号、单价和总价,而对水电费等配套设施,物业管理费用、介绍项目详细情况等写的模棱两可,敷衍了事,等具体的销售过程中再把各项费用加进去,给消费者的仍是“一本糊涂账”。有些开发商甚至以“优惠打折”为幌子,收取项目定金,这严重违背了政府的规定。

   政府执行不到位

   “一房一价”政策铿锵落地,然而收到的效果却差强人意。如果说开发商罪不可恕,那么政府也是难逃其咎。

   首先就是没有规定明确的监管部门。商品房的销售牵扯很多部门,比如发改委、住建部、工商局等等,而到底谁来挑起这个“重担”?而这个部门是否有意愿有能力监管?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好? 商品房市场销售管理规则是住建部文件有效?还是发改委说了算?两者矛盾,以谁为准?这都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难题。

   再次,“一房一价”只是把商品的属性进行了圈定,其作用多大取决于价格监管部门对于价格的干预程度。政府对于新建商品房项目价格调整的周期、可调整的幅度等并没有进行相应的规定,略有欠缺,对于“一房一价”价格的真实性等也没有准们的部门进行审查、核定。

  “一房一价”原想为北京光耀门楣,却适得其反,反而扇了北京一巴掌。如何挽回自己的脸面,就要看北京政府下一步的行动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