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卧龙:金融危机下 “中小企业融资难”有望突破瓶颈
(2009-07-02 09:48:50)
标签:
财经 |
贾卧龙:金融危机下 “中小企业融资难”有望突破瓶颈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遭遇哪些瓶颈?
目前我国政府和央行和各自金融机构推出了不少解决中小企业优惠政策和办法,比如各商业银行成立中小企业融资部、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知道服务,最近比较热的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授信担保机构担保、允许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基金等 。
然而,在我国的银行和企业体制之下,针对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对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投资仅够而言还存在以下问题:
对于银行----信贷业务无法有效的传达到企业
通过对100多家中小企业在融资贷款方面的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发现90%比例的中小企业对于银行目前的信贷业务不够了解。这是由于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以及中小企业对于银行信贷知识的缺乏造成的,除了传统的抵押贷款模式之外,中小企业对于各家银行,如: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针对中小企业推出的创新贷款产品、融资产品均不熟悉。比如:用良好的应付款作抵押获得贷款,以合同质押获得贷款,保理贷款,承兑汇票,知识产权贷款,金融资租赁贷款,企业上市融资贷款等知之甚少。而对外资银行推出的很多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产品,只有2%的企业了解一些,其他企业根本不知道外资银行可以开展哪些业务。
对于企业----缺乏专业知识和信息收集能力、展示平台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还发现,中小企业由于专业人才和专业知识的匮乏,在与国外基金、投资银行、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国内投资机构以及民间资本融资方面,严重的缺乏沟通渠道以及专业融资经验。尤其是中小企业对银行信贷信息的收集能力很差,基本没有一个很好的渠道让他们可以充分了解银行的动态。
而中小企业也缺乏一个将自己展示给银行以及投资机构的平台,这使中小企业融资和银行放贷进入了一个尴尬境地,资金以及项目双方没有可以对接的平台。导致资金方找不到优质企业、优质项目找不到资金,即使找到了也因不了解投资机构的关心点、盈利模式、投资退出机制、风险管控等要素,最后导致无法有效对接。
信息不对称是“融资难”最大的瓶颈
目前,无论是银行机构、投资机构,还是企业方面展示自己业务领域的方法主要是召开一些推介会、人员讲解,有一部分尽管懂得用网络去宣传,但由于专业的限制和人才的限制,网站制作的十分粗糙,也缺乏宣传途径。由于这些局限性最终导致了很多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找不到投资方,企业发展受到限制;而投资方也找不到合适的企业进行投资,资金无法通过运转产生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