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会说,做商业地产的难度和学问这么高,还有人能做得好吗?其实,国外的很多成功典范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例如英国的太古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国太古)、香港恒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恒基)等英资机构做商业房地产相对而言是十分成功的,在香港做一个成功一个,但他们在北京没有做项目。总结英资机构的成功经验,我们发现,他们在运作商业地产时秘诀在于:
一是找最好的设计师,并给设计师足够的费用和时间。而中国的开发商在找设计师时,主要看设计师的名气而不是其专长能力,而且总是希望设计师用最快的时间完成设计工作。
二是舍得花较多的钱去赚更多的钱。中国的开发商总是想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但这是一幻想,实际上是做不到的,采用省钱的方式往往导致失败,这是做商业房地产中一种很致命的错误理念。
三是合理的面积利用率,不是可利用面积越大越好,而是要求科学。英国的开发商所开发的商业项目的面积使用率在35%,他们很讲究空间和人流以及购物环境。而中国的开发商认为面积越大越好,因为面积越大卖的钱也就越多,但很有可能缺乏科学性。目前中国的开发商所开发的商业项目的面积使用率在50%-65%,以前甚至到了70%的使用率这就更离谱了。建筑设计师也已摸清了中国开发商的喜好,尽量向面积大的方向设计,却不知他们在和开发商一起犯一个可怕的错误。
四是装修方面,英国方面的做法是这个项目的设计师从项目建设到装修完工到使用,都是由同一个设计师(或设计团队)来做,因为这样可以体现其整体的规划性。而中国的开发商在建设时和装修时大都采用不同的设计师,缺乏风格的连续性。
可见,英资机构的成功是与他们的商业经验和商业运作模式是挂钩的。他们在人才方面的要求是管理层人员大都在国内外受过高等教育,资金方面的要求是至少自有资金1万美金/平方米(比如要开发8千平方米的商业房地产,则需要有8千万美金雪),而不是向银行借贷或其他融资方式所取得资金,在经验方面的要求有开发住宅、公寓和办公楼的成功经验。内地的房地产商在这三方面都是没法与之相比的,做商业房地产开发就不能想当然了。有丰富经验和强大资金实力的开发商都很难成功,那没有经验和资金缺乏的开发商失败完全是在情理之中。
另外,关于内地开发商可学习的外国经验还包括,对做百货商业物业来讲,英国模式比较适合做高档的商业房地产项目,日本的模式比较适合做中档的商业房地产项目。因为英国比较讲究高档和贵族化,日本人比较讲究礼貌,典型东方人的风格。例如庄胜广场南馆是采用的日本模式,比较适合中国目前大部人的购买力。他们先做崇光百货,经过了7年时间,从最初没有很多人流到去年营业额却达到了16个亿,今年可能到20个亿,居全北京首位,但其面积却不到8万平方米。位于崇文门的新世界是13万平方米,其营业额不到10个亿。
总之,根本上而言,商业地产项目要想成功一定要先是商业经营成功后再做商业地产开发,这就如一个孩子一样,应该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这样一个成长历程,国内的商业地产开发商应该具有做住宅———公寓———别墅———办公楼种种从易到难的成功经验后,再去做商业房地产,那样的成功的机率和把握就会大很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