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楼市危难,降价也无“回天之力”

(2008-08-07 08:51:31)
标签:

房产

    在楼市交易量萎缩、土地流拍明显、开发商资金链偏紧等三大问题日益凸显之际,万科又“先人一步”的开始做最坏打算。降价,这个楼盘促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手段再次成为万科手中的“混天绫”,将危难中的楼市搅得不得安宁。

    对于万科此举,人们大都心生猜疑,之前还叫嚣说“楼市已降至最低点”的万科,怎么话锋突转,开始认为“下半年的形势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在如此惨淡的市场环境下,被奉为“灵丹妙药”的降价手段真的还能成为他们起死回生的救命草吗?

    楼市陷入“十面埋伏”  降价急救明哲保身

    在政府调控下,08年宏观层面对楼市的引导一方面是加大中低端自住供应,抑制中高端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则试图改变以往重市场的发展模式,努力引导保障加市场的双轨进行,之前市场上出现的降价风波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宏观调控政策发生作用的表现。

    伴随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政策打压下的市场需求和购买欲望相继下降,再加上人们购房选择趋于理性,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现在的房地产市场,无论从银行信贷角度,外资、热钱角度还是从股市与房地产市场资金的流通偏好角度来看,支持我国房价上涨的资金因素都非常紧缺的。因此,通过适度降价换得普通置业者入市,以降价换取交易量的回升,成为解决当前楼市存在诸多难题的最好办法。

    虽然,地产龙头万科率先降价,但交投不畅、价格调整,买家观望气氛未见明显消减,宏观环境仍不明朗,市场信心短期内无大的提振,开发企业相继陷入“兵缺战心,客少信心,资本变心”的尴尬局面。

如此看来,在宏观调控的紧逼下,市场交易量持续萎缩,观望气氛日益浓重,开发商们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尽快回笼资金,降价保身,即使采用打折、“买房送宝马”、联合媒体搞团购等方法也在所不惜。

    楼市已是“回天乏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然而,市场是残酷而现实的。对于众多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不降价不行,但降价也绝不是万灵丹,它所引发的“次生灾害”同样让很多开发商们望而却步。

    面对楼盘的降价,最着急的某过于去年高价买房的业主们,眼看着自己住房迅速贬值,几乎都感受到了严重的心理失衡,纷纷要求开发商退差价或退房,一些业主甚至自发组织到销售中心,要求弥补降价带来的损失。这种现象的蔓延不仅使楼盘形象严重受损,更加重了市场的观望氛围,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

    另外,近日深圳“断供潮”的风生水起,无疑让开发商们再吃当头一棒。由于房价不断下跌造成一些还未交付使用的物业变成负资产,购房者们干脆选择断供。尤其在深圳地区,与去年10月每平方米17350元的历史高位相比,今年一季度房价已下跌超过30%,这意味着很多购房者的三成首付化为乌有,其房产的现价不足以抵挡银行的贷款,选择断供也是情理之中了。

    为了应对无可奈何的市场和降价带来的次生灾害,开发商们不得不采取多种“迂回包抄”的策略进行降价销售。精装修房、员工内部价、特价房等成为楼盘降价的遮羞布。在很多地区,开发商不再苦恼要不要降价,而是苦恼该怎么降价,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降价也无“回天之力”   长久生存需另寻良药

    俗话说:司空见惯。

    目前,与前一阶段的降价相比,购房者开始逐渐认为降价属于理所当然,一些暗降或不痛不痒的明降已成鸡肋,除非有更大幅度的明降才能撬动市场,加之开发成本的骤然起高以及多数楼盘已在价格上做出实质让步,楼市价格即将面对退无可退的窘境,降价的效果也将不如早前的明显。寻找新的突围点,成为众多开发商获得长久发展的当务之急。

    当前楼市已经是一场开发商与开发商、开发商与购房者的三方博弈,开发商除了要持有充足现金、不轻易拿地或扩建项目外,还要整合内外部资源进行行业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及社区服务,深度挖掘市场研究与营销策划的功能价值,充分发挥“人为”的重要作用。同时增强对市场的判断能力与应变能力,密切关注市场各方的心态调整。例如,在下半年,买家的心态又会有哪些新的变化,其购买抗性的排序又会有什么迁移;竞争对手对市场的判断有无大的改变,其大动作的调整行为对市场有无明显的影响等等,都是发展商需要把握和应对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