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人们对汶川地震仍心有余悸的敏感时期,一则“30个省级市地震风险出炉,石家庄最高上海最低”的消息惊现多家媒体,一时间人心惶惶。尤其对于河北省会石家庄的市民来说,这则消息的威力堪比原子弹降临。很多朋友听到这消息后,都表示如果能力允许就考虑迁出石家庄,网友们更是讨论的热火朝天。然而,在面对这种带有明显公告色彩的调查信息时,我们不能被所谓的“研究表明”而蒙蔽,更不能盲目散播这类言论,要知道在没有国务院授权、国家地震局等权威机构认证的情况下,这种“灾难警示”的破坏力不堪设想。
谣言四起,石家庄地震风险最大?
在百度中输入“地震风险、石家庄”等关键词,可搜索出的相关信息达上百条之多,网络传播的威力之大令人刮目相看。由于报道中煞有介事地声称,数十省级城市地震风险度排名的数据,出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报告”和诸位专家之手。如此一来,报道的科学性与权威性似乎不容置疑,给人的第一印象更是类似于公告式的调查研究。
然而,正是这则引起轰动的调查报告,竟“源于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系硕士研究生徐伟2004年发表的毕业论文”(《燕赵都市报》报道),不仅作者根本不是专门从事地震灾害研究的,连调查也是两年前的结果。所谓专业报告的出身竟如此“低微”,实有空穴来风之嫌。
中国有句成语叫“三人成虎”。令人震惊的是,这则毫无权威性可言的信息得到了多家媒体青睐,大家纷纷转载,也由不得公众信与不信。在某些网站的报道中甚至出现“科学家对30个省级城市地震风险评估石家庄最高”的显赫标题,其中将这位2004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描写成“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要知道,对于广大公众而言,科学家说的话具有何等影响力,在没有任何权威机构认证前提下散布这种“灾难预警信息”,不是危言耸听又是什么?
“榜单”城市受重创,业内人士欲起诉
在“中国部分省级城市地震危险排名”的榜单中,石家庄、合肥、西宁、海口等二线城市“名列前茅”。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被扣上这么大的“黑锅”对于正在快速发展的二线城市来说将造成多么大的负面影响和无法估量的重创。
在人们还没有走出汶川地震阴影的敏感阶段,这种毫无根据的地震危险级别排名信息在有意无意间警示着人们“下一个地震的地方就是它”,这种潜意识里的暗示非常容易引起城市恐慌。生活在当地的人精神会高度紧张,惶恐不得终日,这会使当地人们生活幸福指数大大下跌。可见,这种无形的“诋毁”将使这些榜单城市遭遇前所未有的精神困境。
另外,舆论的负面影响必定会影响投资者的心态,诸如招商引资、打造生态城市等都会遭遇致命打击,而由此造成的投资停滞、置业延时、招商受阻等都将会使该地区蒙受巨大的经济和物质损失。试问,这些有形的“重伤”又有谁能替这些城市承担?
昨日,同几位法律界的朋友谈论此事,大家一致呼吁:在倡导社会责任感的当下,不论是个人、媒体还是相关权利部门,在没有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情况下,不应为一己之私、名利驱使就毫不负责的散布高敏感性的“不实信息”。
无疑,此举对榜单城市带来的沉重打击,严重影响到这些城市未来的发展,为了给这些城市“正名”,我和我的朋友们欲起诉这起事件的始作俑者,不仅通过相应的法律手段维护广大人民的权益,更是为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尽一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生活的城市杜“危言”与千里之外,灭“谣传”与百姓之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