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新房未入住就缩水 业主成“负翁”
近段时间以来,以深圳为代表的一线城市里的部分高端物业面对冷清的楼市已经开始撑不住,纷纷采取团购、一次性付款等促销手段,变相的降低房价。二、三线城市的楼盘在五月黄金期间,销售情况也显得十分低迷,以低价位入市的楼盘销售情况相对较好。“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里作祟,使那些持币的消费者更加不敢出手,继续保持观望的心态。
房地产多以期房进行销售,去年和今年购买的房产一般都要2009年年底,甚至2010年才能交房入住。而近期推出的房源,通过一些促销活动,价格比去年最多的降低了三、四成,总房款甚至相差几万至几十万。去年定购的业主,新房未能入住,资产便已经缩水。那些采取贷款购房的业主损失更加明显,按曾经的房价、现有的利率,总房款增加、资产降低,成为了真正的“负翁”。购房者无形当中造成了经济损失,很容易导致所谓的“理性违约”,如果不能合理的去解决这个问题,将造成以“银行坏账大幅增加”的金融风险。
房价中长期依然看涨 楼市以稳为主
在市场经济下,各种行业的发展都有着启蒙、发展、高涨、危机、萧条、复苏的周期变化,房地产业同样如此。从目前经济状况基本良好的市场环境下,房价也应呈现缓慢、平稳上涨的趋势,出现小幅的波动实属正常的市场调节。并且,从目前的降价目的来看,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加快回款,回笼资金,保证建筑进度,从而进行其他项目的顺利开发。
从经济规律来看,当宏观经济面未曾改变的状况下,房价出现大幅度的跳水是不科学的。房地产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其风险是由消费者、银行、开发商共担的。并且,由于房地产占用的资金比例大,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房地产行业出现问题,中国的经济和金融都将遇到风险。
美国的次贷危机给中国的楼市提了个醒,尽管中国的市场化没有美国那么高,中国的房贷状况也与美国的次贷存在着很多的不同。但是,一旦产生金融风险,后果都是同样危险的。所以,中国政府在调控的战略上主要以稳定房价为主。
由于房地产的不可复制的特殊性质,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下,房价的短期的波动是不能代替中长期的上涨趋势的。所以,在房价进行小幅度波动的时候,消费者在购房应有一个科学的、理性的消费观念。
房屋承载着生活必需品和商品两种属性,购买房产的消费者也主要用于自住和投资两种需求。用于自住的购房者,资产下滑,但在不进行再次买卖的条件下,受影响较小。而用于投资的购房者,受资产减少的影响较大,但做投资必然有风险,心里应有承受能力。
所以,在购买一个商品时,应对其有理性的认识,并承担其价格波动的后果。如果房价有下降的趋势,购房者就无法承担压力纷纷退房,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