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房价的反思(三):房价高,解决住房的途径在哪?

(2006-12-25 09:34:26)
           随着国内房价快速上涨,国内大多数民众已经无法承担高房价之重负。目前中国的中低收入者占70%左右,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是现在解决房价问题的核心,只有让大部分人群的住房问题解决了,房价才会保证稳定,这也是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结症之所在,供需不平衡,结构性矛盾突出。
           房地产市场问题已经由一个经济问题逐渐地在恶化为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中央政府的宏观大手伸到房地产市场里,非但没能控制住房价,却还起到了反作用。这是因为在98年结束福利分房后才标志着房地产的市场化开始,直至2002年土地公开上市交易算是市场化逐渐深入。在强大的刚性需求支撑下,市场化进程加快的推动下,用政策来控制房价并不是很有效的办法,更不能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因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高额的利润下,任何一个开发商都很难割舍对房价的追逐。
           政府夹在百姓与开发商之间,但它作为权利部门应该权衡利弊。一方面要保证房地产行业继续稳步发展;另一方面要保证绝大多数人民的住房问题。曾经我也论证过,单从市场经济出发,用宏观政策控制房价是很难解决大多数和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的。但是,如果一味的去压制房价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会起到阻挠的作用。所以我认为,政府应该“中药”“西药”双管齐下:
           1. 完善市场经济---放宽商品房市场
           商品房既然称之为商品房,就应该实现其商品的属性,按照市场规律供需关系来定价。房地产行业正在红红火火的发展,商品房是能够实现推动房地产行业向着更先进、更科学、更实效的方向的保证。因为它能够给开发商带来更大的利润,只有实现了利润的市场才会快速的发展。
           中国的宏观调控市场不应该控制商品房市场,而是应该更加给予放宽与支持。因为商人在实现其自身商品的同时,其实也就完成了他在市场中的任务-----纳税。税收是完善中国基础设施工程的主要来源,作为中国的公民就有纳税的义务。当商品房的价格越高,开发商就应该纳更多的税收,税收比例增加后,可以利用所得税来解决和完善中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机制,这也是降低贫富分化的有效手段。
           2.不放弃计划经济---完善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市场
           对于“房价高”,大多是中低收入者的看法,对于一些中产阶级和高收入者来说,说“房价高”他们并不一定买帐。但中国有大概70%以上的中低收入者,靠压制房价来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就算房价再低,一些月入千元的工薪阶层也是很难买的起房子的。所以,中国政府有必要也有义务对中低收入者提供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
           刚毕业或刚进城的低收入者可以靠政府提供的廉租房来实现有屋住,而通过一定的劳动和打拼积累了一些经济实力的中层收入者,无力购买高价的商品房,可以按一定条件购买到政府的经济适用房,这也就是所谓的“二元化住房模式”。
           香港房地产1995-1998年的大起大落到后来趋于稳定,我认为香港政府最成功的就是是区别了商品房市场与经济公共保障体系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模式,因此采取了两种不同的调控手段。目前,香港的公共住房包括约19万个单位的房产权和67余万个单位的出租公屋。对于香港房地产市场的成功经验,我简单总结了三点:
           其一,政府应明确了私人商品房市场和低收入住房保障体系中的不同定位。
           其二,政府应尽可能地减少干预商品房市场。
           其三,政府直接运用其土地资源、财力和行政手段,帮助没有能力租住私人物业的低收入家庭。
           所以,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应该明确区分商品房和“福利房”的定位,调控才会有效果,才会解决不同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