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扬扬已经很久了。看来“国六条”震动楼市后,房价并未得到良好的控制。而强大的需求市场上,急切的购房者们已经迫不及待的希望房价能迅速回落。可通过公开“房地产成本”就能左右房价的涨跌了吗?这个观点显然不成立。
房屋成本无法计算
在一些标准化的生产行业,确实存在着“价格=成本+利润”的规律。公布成本的确能够推动行业信息公开,这对于行业发展是有利的。因为增加房价的透明度,让房地产市场公平竞争,这的确是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但是,房地产行业存在着特殊性,并非标准化行业。它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例如:区域性,在一个购房者非常认可、非常接受的区域内,房屋的竞争力将夸张的放大。这个区域,就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这个楼盘的价格。
并且,就算在同一区域内,每一套商品房与另一套商品房也都存在着差异。从朝向、楼层、景观等因素出发,房屋所产生的价值是不同的。价值决定价格,单独看建筑材料和建筑面积来计算房屋成本只能算是一个参考成本,所以每套房屋的成本是无法具体计算的。更不要想用“公布成本”来把左右房价的涨跌。
是谁将房屋成本推高?
肯定的说,房屋的销售价格与其成本和利润没有太多必然的联系。这其中的原因分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开发商在拿地和开发过程中的“灰色交易”,需要大量的“投资”,这点并不用怀疑。按照普遍可测算的标准,房价成本分为土地取得费用、前期工程费用、建安成本、附属公共配套设施费、公共基础设施费、期间费用、代缴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这些成本基本上是可以公开的。但是,在市场经济开放的制度下,各种关系都需要用“成本”来维护,开发商在后期销售过程中,不可能忽视在这方面的“隐性成本”。
其次,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导致一方的市场强势,而另一方购房者只能选择接受。也就是说,开发商把价格定的再高,都会有需求,都会有人来购买。这在很大程度上,让开发商所制定的房屋价格凌驾于其成本之上。当然,这是任何商业行为的出路。没有一个商家会不想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购房者强烈的需求和购买能力正好满足了开发商欲望的膨胀,大部分房屋都是期房销售掉的。并且,房价越是看涨,很多购房者反而会追涨购买。以致于“房屋成本”的参考价值越来越低,因此,就算公布了成本,房价也不会因此而跌落。
解决房地产业核心问题关键在哪里?
很多人把眼光放在了“房地产成本”上,是因为大家的潜意识里都存在着“开发商暴利”的思想。要知道,房价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房屋的成本,其供需情况起了一定的决定性作用。把“公开成本”当成解决房价问题的关键,本身就转移了房地产业的核心问题。
目前,我们最应该解决的是房地产的供需矛盾和逐步建立住房保障系统。限制建造别墅类住宅、高档住宅等高档房地产产品,大量推出小户型、低价位的普通商品房,缓解供需之间的矛盾问题;逐步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系统,将廉租房、限价房、经济适用房真正的卖到工薪阶层手中,并帮助购房者形成阶梯性消费意识,趋于理性的消费者会更好的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所以,“公布成本”真正影响房价的可能性并不大,尽管愿望是好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