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 2006年8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2%;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85%提高到6.1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
本次银行加息应该说一点不意外,因为中国的经济已经出现了过热的态势,七成以上的省区的GDP增速超过了12%,5月份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高达31.9%。相信这两个数据,足以征服所有不承认中国存在经济过热问题的人。
加息给楼市降降温
稳定房价的宏观政策出台后,房价并未有下降的意思。7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7%,北京上涨11.1%。贷款购房的比例正在扩大,尤其是中长期贷款的加速增长表明近期投资增速难以回落,货币增速的快速提高给未来通货膨胀带来很大压力,房屋的空置率和投资率仍未减退,“高烧”的楼市很需要冰块降温。本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对于引导投资和信贷的合理增长、稳定房地产价格、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协调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加息打击投资具有灵活性
本次加息主要打击房地产投资者,在这个敏感时期,随着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加大以及银行方面各种投资渠道的增加,这次央行加息将会影响到一批投资资金由房产转向其他投资渠道。并且,本次加息还强调了,“进一步推进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市场化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由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扩大为0.85倍,其他商业性贷款利率下限保持0.9倍不变。” 过去银行在贷款方面只能下浮0.9个百分点,现在扩大到0.85个百分点,贷款整体水平提高,这就暗示银行可以选择的来选择客户,追求更优质的资源,可以为这些质优客户作出更多的倾斜。
但是,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下限由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扩大到0.85倍,并不代表在短期内国家给予商业银行更多的利率空间,毕竟还是设置了利率下限,自住的购房人应该都执行八五折优惠,而对于那些投资者就应该严格执行基准利率,这既能给予第一次购房者提供了优惠,又给投资者形成了障碍。
加息不一定让房价下降
其实银行加息应该是配合国家宏观调控稳定房价的一个手段,是加紧宏观调控的一个必要措施。银行加息会增加购房成本,居民购买力下降,打击一些购房者的积极性。由于加息对资产泡沫有挤出效应,投资者对房价走势的预期心理会有所改变,对于打击投资是有一定作用的。可加息的同时,也增加了开发商的财务成本,还会增加土地储备的成本和风险,按道理说,财务成本增加可能迫使他们考虑加快项目开发的周转期,而迫使房产价格下降。但是,我们要知道,在市场上的刚性需求大量存在的情况下,房价上涨都是由于开发商地根与银根的紧缩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