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六条”的出台,紧跟着九部委的“十五条细则”也粉墨登场,楼市的气氛是越来越紧张。本来销售火暴的住宅市场骤然变冷,进入观望阶段,一些在近期有购房打算的人也延缓了步伐,很多人开始犹豫不决,是该买房还是租房?综合了以下的原因,我认为买房还是最后的出路。
一、思想观念让我们“安居”才能“乐业”。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传统历史的文明古国,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拥有着传统的家庭观念。尽管现在时代在发展,可这种亲情还是做为一个重要的思想占据在每个人的心中。“两人小屋”“三口之家”“四世同堂”这些词语都说明了,一个家庭最需要一个温馨的房屋。有了发房子,人就变的有安全感。并且,房子也逐渐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中国人讲面子,很多人购买大房子不仅仅是为了住,还有很大一方面是由于要显阔。所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房子,一个家,这就成为了房子能卖的很火暴的软性因素。
二、房价逼迫我们快快下手。
从2004年开始,房价就不断的在增长,2006年春季整个楼市更是进入“发烧”的状态,
以北京为代表的各大城市以及二、三级城市的房价都以惊人的速度在疯涨。并且,土地越来越少也越来越贵确实是事实,建筑成本和资源都在涨价,房价怎么可能轻易的降下来。就算是房价有所回落,但是大幅度的降价是不可能的。况且,一些二、三级城市的房价还有很大的升值潜力。所以,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情况,“早买房就是挣钱”的说法并不过分。在2004年以前购买了房产的人一定会洋洋得意的告诉你,现在的价格是当时价格的几倍。中央的政策多趋于稳定房价,并不能真正的把价格降回起到底。一两年后,房价依旧看涨,现在买了房的人一定会庆幸此时的做法。
三、调控不成功给了买房一个理由。
说到宏观调控,是由于房价本应由市场来决定,因为房地产产品的不动性,就算是同一楼盘也同样具有特殊性,所以,微观的管理在房地产市场上是行不通的。可从2004年的单向抑制到2005年的双向调控,对开发商和百姓的需求同时进行抑制,可却得到了2006年的房价疯涨。两次宏观调控的失败,换来了又一次调控。尽管今年的调控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也开始注重细节,监管力度也增加了。但是,很多条款还是操作性很难,地方政府与中央能否保持一致,严肃的去执行政策还存在疑虑。所以说,这是一个战略与战术的问题,战略是科学的,可战术跟不上,管理者在不负责忍,只能导致最后的失败。而调控的失败让购房者丧失了信心,只好追涨购买。
四、租房费钱费青春。
在城市里,除了一些在家有地来城市里打工的人之外,租房的人大多是缺乏经济实力的或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在这种经济条件不允许买房的情况下,租房是一种过渡的方法,是一种无奈之举。租房只能维持一个短时间的居住,因为租房也同样花费很多金钱。买房虽然花费的钱多一些,但毕竟最后自己得到了房子做为回报,租房的花费就只是消费掉了。况且,很多年轻人都是为了结婚而买房,没有多少青春去等待,所以及时购买房子是所有年轻人的普遍心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