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布拉格铁艺 |

在微博里贴了几张布拉格铁艺的照片很久了,时不时还有人转发,看来喜欢铁艺的朋友还真不少。微博里的图片小,细节损失太多,还是在博客里再贴些大点的图片,让大家好好体味一下这种充满矛盾之美的艺术。
铁,原是最坚硬的造型材质之一。铁艺作为一种建筑装饰艺术出现在17世纪的欧洲,那时正流行繁复华丽、夸张炫耀的巴洛克建筑,于是这原本冷峻桀骜的材质便在能工巧匠们的手中变得百转千回缠缠绵绵,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曲线,远远偏离了原本冰冷粗犷的形象,传达出阴柔细腻的浪漫气息。但它依然是铁,纵然看上去柔情万种,骨子里还是坚硬固执的,那些用铁骨编织成的缠来绕去的大门、围栏甚至整座凉亭之类的园林小品,经过几百年风吹雨打之后可能会变得锈迹斑驳,但姿态却不会有丝毫改变,只要做一下除锈处理,重新镀一遍或者漆一遍,它们又会昨日重来。
在布拉格可以看到很多铁艺,仅仅是那些大宅子的门锁门把手,就足够人眼花缭乱。虽然那一阵我很拧巴地要求自己淡化照片的记录功能,追求有故事有感情的照片,可是面对这些精美的铁艺我只能以最简单的方式拍下来。它们本身已经充满了故事,我再做诠释和修饰都是多余的,老实记录就行。

看看这门把手和门环,你注意到右边一上一下一男一女两张人面了么?
这一组,比上面的那组相对简洁质朴一些,我觉得也更优雅一些。
真佩服那个年代的人的干劲,不就是一个锁或者一个把手嘛,居然个个都整得这么精细复杂还个个都有个性。

糟了,我真记不得这是谁家大门了。这种旅游记录就得刚玩回来的时候趁热打铁写,时间长了记忆都模糊了。不管它是谁家的门,我觉得这种黑色与银色的搭配特别有贵族气。
这个我记得很清楚, 意大利驻捷克大使馆的正门,那种啰啰嗦嗦却依然让人觉得尊贵华丽的调调,实在是太配“意大利”这三个字了!
意大利驻捷克大使馆的后门。绣了,没有重修,反而更有一种沧桑之美。

这两个是王宫里的门锁门把手,说实话,我不太确认它们是铁的,王室总是比较会烧钱一点的,或许它们是银的吧,不过那风格与铁艺都是相同的。

顺着铁的思路跑题一下,这些不能叫铁艺了----布拉格王宫边城堡里陈列着几十套古代盔甲,它们“手脚”齐全的列队站在一条很长的通道里,让人一下子被拖到冷兵器时代。
这些盔甲每一套都不一样的,我只贴几个有特色点的。
小九一看到这套就大笑起来,直叫“你看这个鸟人!鸟人!”
哈,还真是鸟人。
我想这盔甲的主人把自己装扮成这副模样,可能是想威吓敌方吧,不过我想他的敌人一定不是被吓死的,很有可能是笑死的。
这脸,真的太囧了。这盔甲的设计者真是太阴险了!我要是热血沸腾地冲到战场上,迎面却见这么张囧脸骑着大马提刀而来,我保证会笑得前俯后仰,脸部肌肉抽筋,战斗力全无。
这个造型好现代好卡哇伊啊,那张脸无辜得简直象从动画片走出来的嘛!波西米亚的战将们怎么一个比一个更能恶搞啊,穿上这些盔甲,实在不象是要去砍人,倒象是要去作秀一样!
整理照片的时候,开始没明白自己为啥拍了这套,好象没啥特色啊!上上下下仔细看了一遍,才注意到大腿之间的保护装置,噢,考虑得忒周全了吧。


这是王宫门外一个小风车,这吹号的小人儿也是铁铸的,简单而带着一丝幽默色彩。
继续跑题......这是我们旅馆对面一个现代艺术博物馆。那悬在空中互相对峙的四把手枪,不知道是什么材质的。我看到这个场景的第一反应是“冷战时代”, 第二反应是“无间道”之类的香港黑帮片,呵呵,真够跳跃的。

干脆彻底跑题吧,因为我下面不会再写关于布拉格的内容了。我觉得在王宫里拍的几处拱顶的装饰特别漂亮,也贴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
我的其他博文: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乘着夜车“出国”去

《阿尔卑斯的一串眼泪》

《如果我留在托斯卡纳》

《攀上梦的边缘开放》

《长廊之城的鲜活人生》
前一篇:我的新水彩画和意大利的经济危机
后一篇:舌尖的旅行(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