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2011-07-18 23:59:13)
标签:

意大利

科莫

villa

olmo

画展

印象派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我家附近的VILLA OLMO是一个始建于十八世纪末的古代贵族别墅, 上世纪二十年代被科莫市政府收购, 最近几年每年都在在里面举办画展还有露天的音乐舞蹈演出。

画展办了好多届了,基本上都是数的出来的腕儿,包括毕加索, 鲁本斯,米罗,夏加尔,康定斯基,马格利特, 还有印象派诸多领军人物的集体展, 一年一年看下来,我这个品位不高的土人最喜欢的,居然是今年以“波蒂尼和美好年代”(BOLDINI E LA BELLE EPOQUE)为主题的展览。

乔瓦尼 波蒂尼(Giovanni Boldini)可能是最近几年VILLA OLMO 举办过画展的画家里知名度相对最低的一位了。他1842年12月31日出生于在意大利的费拉拉。1931年1月12日在巴黎去世, 主要艺术创作高峰都在巴黎, 算是印象派的一员, 其作品主要是肖像、人物画。

LA BELLE EPOQUE是一个法语词组, 意思是“美好时代”,是欧洲一段特定历史时期, 大致是从十九世纪后期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当时法国是第三共和国而德国是德意志帝国,这一时期,欧洲大陆上充满着乐观主义情绪和创造力, 科学技术和医学方面都有不少重大突破。 不过当时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一时期有任何特别之处,只是在经历了一次大战的惨状之后,欧洲人追忆从前的好时光时越发觉得那是一段传奇,才发明了这么一个词组。

按照展览前言的介绍,“当时, 文学,时尚,音乐, 奢侈品,艺术以及小酒馆文化混合着康康舞感性的节奏与旋律,构成了这个非凡的社会与民俗复兴的时代。 巴黎当时是这一国际文化潮流的中心, 但其影响也波及到了其他欧洲首都以及优雅的意大利城市们, 米兰,威尼斯,那不勒斯,佛罗伦萨是意大利这一时期的先锋。当时,技术革命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和个人意识。 女性的服装在变化,女性魅力在家庭之外的社会环境中所产生的影响开始得到了承认, 其社会地位开始上升。”

这个画展,正是通过波蒂尼和一些同时期画家的作品,展现出那个时代女性特有的魅力从而展示一个时代的特定风貌。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这就是VILLA OLMO了, 新古典风格的正立面上挂着今年画展的广告。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这几个月来, 科莫的大街小巷各种场合都是这个画展的宣传画, 我每天一出家门迎面而来就是一排路灯柱子上这些美女们典雅的身姿, 甚至到十几公里外的瑞士大型购物中心FOXTOWN,大门上也是这个它的宣传画。

画展是严格禁止拍照和录像的, 连手机也必须关机。不过我买了一大本画册,里面有这次展览的全部一百一十多幅作品。 只是很多作品翻拍印刷之后,层次感、笔触的力度、色彩的丰富度,跟原作还是都有较大差异的, 不过一页页翻过去,还是一种美好的享受。这里我扫描其中一些我印象较深的作品跟大家分享吧。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这一幅波蒂尼的Mademoiselle de Nemidoff (Nemidoff小姐)是本次展览的“主角”, 招贴画上就是她。画面上的女性高贵优雅,更有着前辈女子所没有的自信知性的气质, 让人十分难忘。 波蒂尼用笔大胆奔放胸有成竹,聊聊几笔便将服装的造型和质感表现得十分生动真切, 让我联想到美国籍的印象派大师萨金特的肖像画。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上面两幅,第一幅是油画, 第二幅是色粉笔, 都是波蒂尼的作品,画中人都是一位叫做Emiliana Concha de Ossa 的女子。波蒂尼用细腻的手法精确的勾勒出她生动美丽的面部,画面其他部分则采用泼辣的大笔触,原作上这种对比所产生的效果非常有感染力,可惜印刷后效果大打折扣了。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这也是波蒂尼的一幅色粉笔,画中人是Rita Philip Lydig小姐。 发型跟Nemidoff小姐异曲同工, 看来是那个年代的时尚吧!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Biarritz女士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女伯爵RASTY SEATED
这两幅画中的女子的气质都显得那样自信坦然充满乐观。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洗浴》  这幅画用笔真是洒脱啊, 造型又非常准确,可见波蒂尼有很深厚的古典绘画的功底,只是他们那一代画家不再愿意沿袭前辈的古典主意道路了。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剧院》这幅画的构图跟古典绘画的常规构图非常不同。我记得另一位印象派大师德加也有类似构图的作品,让乐池中的乐手的背影或者乐器的局部占据画面前景的大部分。据说,这是受了当时刚刚诞生的摄影的影响。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色粉笔画女伯爵Rasty Reclining。 不知道怎么搞的,那天老想到德加,德加也画了很多色粉笔,在我看来,这幅画上波蒂尼表现的色粉笔的功力并不在德加之下,虽然二者名气差了很远。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画展上还有很多同时期其他画家的作品, 这幅Vittorio Matteo Corcos画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色调清新典雅, 人物秀美恬静, 尤其是人物肌肤和头发细腻质感的刻画与衣服面料褶皱的肆意挥洒的大笔触的处理,实在很精彩。 我在看画的时候,身边两个意大利中年女子,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我觉得这幅比波蒂尼画的难度更大”, 于我心有戚戚焉。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这幅Edoardo Tofano的《戴帽子的女孩》也是展览上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 人物面部和手画得非常细腻写实,几乎看不出笔触,其他地方则都是潇洒的大写意了。 注意人物手中那把东方风格的扇子,那个年代东方异国情调也是一种流行元素。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这幅Gustave Leonhard De Jonghe的《与猫嬉戏》,背景中的屏风也是东方风格的。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波蒂尼的《站在客厅里阅读扇面上的文字的BERTHE女士》, 这女士手里拿的居然还是带题字的折扇,太中国了!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波蒂尼的《RASTY女伯爵肖像》。 这一幅和上面一幅画中女子的服装,都让我想起了电影《飘》中郝思嘉为了参加舞会死命束腰的场面。 还是我们现在的女人幸福多了,T恤衫牛仔裤满世界走,不用穿得这么辛苦。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这个展览上除了波蒂尼给我印象最深的画家就是Vittorio Matteo Corcos了, 除了上面那幅《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之外,这幅《梦》也让人过目不忘。 书看多了的女子容易做白日梦,到现在也是如此:)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这一幅叫《两只鸽子》, 我怎么看着只画了一只鸽子呢,另一只,是这白衣少女本人么?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香榭丽舍大街上的女保姆们(或者叫女老师? 看上去挺有文化的,象简爱那种家庭女教师)。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金色茶杯》,作者Emilio Rizzi。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画展上除了肖像,也有一些反应当时社会生活的风景画, 这一幅《香榭丽舍大街》的作者是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Jean Béraud。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Torello Ancillotti的《遐想》, 优美的田园风光中美丽的女子,这样清新恬静的画面的确令人遐想啊!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美好年代”里也不是只有歌舞升平的, 波蒂尼这幅《巴黎卖报者》是他少有的反应社会底层人物的作品。画面中的卖报者看上去疲惫愤懑压抑, 请注意他戴了一顶带着蝴蝶结的女士阔沿帽,不知道是他从哪里捡来御寒的。什么年代,穷人的日子都不容易。 有了这幅作品,展览对“美好年代”的诠释才算是完整的。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最后看看展览的环境吧, 因为成列着展品的几个富丽堂皇布满壁画的大厅都不许拍照的,只能看看进门收票的大厅了。 这是大厅挑高的屋顶。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展览的过道上用当时巴黎的时尚招贴画做装饰。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售票厅里闲坐聊天的观众。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这个穿着气质很有艺术气和书卷气的女子,坐在巴黎红磨坊的老照片前,不知道在写着什么。

那个时代,那些佳人
写完了,撑一把红伞,走入细雨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