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2009-10-22 22:13:08)
标签:

意大利

阿尔贝罗贝罗

丽树镇

斗笠屋

alberobello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这次南意周末行的目的地除了奥斯图尼还有阿尔贝罗贝罗(ALBEROBELLO,也有翻译做丽树镇的,因为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美丽的树”),这是一座世界文化遗产小城,名气比奥斯图尼大得多。之所以选了奥斯图尼做落脚地,一是想找个冷僻点的小城,二是因为奥斯图尼从米兰有国营火车可以直达,而阿尔贝罗贝罗先得乘国营火车到巴里市然后转私营火车前往。

 

当初想得很简单,从奥斯图尼到阿尔贝罗贝罗不过三十多公里的路程,俺们科莫湖南北都六十多公里了,这么近的两个城市总该有长途汽车吧!回头在网上一查,发现情况很不妙,网上信息显示周日两者之间没有任何交通,周六只有两班而且据说要开两小时。三十公里两小时?牛车吧!赶紧给奥斯图尼的旅游问讯写邮件,人家告诉我连那要开两小时牛车也不存在,自己找出租车或者私家车去吧!

 

提前几天就问家庭旅馆的主人乔奇欧,他给我介绍了他的朋友出租司机朱塞佩,朱塞佩说来回车费100欧元,如果需要他在那里等两小时到四小时则一共120欧元。 120?您蒙外国人啊!!!俺这外国人在科莫混十几年了,科莫人在全意大利最富裕的伦巴第亚大区里名声都类似上海人在中国的,想蒙我,拜拜了您啊,朱塞佩!

 

所以,当乔奇欧热情邀请我享用原本我没有资格享用的早餐的时候,我就开始执行原定计划:“乔奇欧,你那个朋友朱塞佩说带我们去阿尔贝罗贝罗要一百二十欧元,怎么可能啊,一百二十欧元在北方都能包一天的车了!”其实俺说的不完全是实话,来回七十多公里的路在北方要是打表的确也要一百来欧,咱们不是跟着在意大利南方人民眼里都是冷血资本家的北方人民混大的么,近墨者黑,呵呵。乔奇欧说:“一百二?真是很大一笔钱么!”我赶紧乘虚而入:“你有没有什么朋友啊亲戚啊可以开私家车带我们去,收费少一点?” 乔奇欧想了想说:“今天不行,今天我很忙,不过别着急,我想想办法。” 又过了几分钟,乔奇欧跑来说:“你们愿意现在马上出发么? 我要么中午要么下午五点半接你们回来?” 我问多少钱, 答五十欧元, OK,成交!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这就是乔奇欧和他的小菲亚特。小伙子是经济学研究生毕业,经营一家家庭旅馆还有别的生意。他的那辆500CC的小菲亚特不但里面的装修配置比标准车型考究了很多,而且两边车门还画上了活泼别致的图案,一看就是个品味独特喜欢玩点花活的时髦小伙儿,据说这小车花了他一万七欧元呢,这个价钱对于菲亚特500CC来说很贵了。

 

花絮:第二天我们跟乔奇欧结帐的时候,他彻底把这五十欧元的车费忘记了,光算了两个晚上的房钱。还是我提醒他说:“难道你昨天是免费带我去玩了?” 小伙子这才想起来,笑得憨憨地。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然后就跟着乔奇欧的小车在普里亚的原野里飞奔,开了没多久,满是橄榄树的田野里开始闪现出一幢幢这样带斗笠的石头房子。这就是所谓的TRULLO(复数TRULLI),是当地的一种用石灰岩建造的传统民居,传统上这种房子是不用水泥和灰浆,完全用石头片堆出来的, 这样独特的建筑方式的动机居然是----为了拆起来方便! 盖房子都是追求结实稳固,怎么没盖就想到拆了呢? 原来旧时这一带房子盖好了就要交地产税的, 税收金额较高,贫苦百姓不堪重负, 就想出这样的办法: 用石头片象搭积木那样的堆房子,不用水泥灰浆固定墙体, 如果税收检察官到这个地区来了,赶紧拆掉一堵墙, 看上去就是堆乱石头,表示房子还没盖好,不需要上税,等税收官一走,大家又接着堆石头搭积木,很快就能恢复房子。听到这样的典故, 你不得不惊叹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经过的那个山谷叫伊特拉谷(VALLE D'ITRIA),到处星星点点的都是这样的房子。乔奇欧说他们家也有斗笠屋,夏天他们会到里面住,凉快得就象装了空调,他们还把闲置的斗笠屋出租给度假客使用。相对于意大利别的地方动则可以见看见三四百年的古老民居,伊特拉谷的斗笠屋都比较新,据说是因为其建筑成本很低,盖个新的比维修老的还方便,所以一旦屋子老了破了就干脆推掉重建了,不过这些斗笠屋已经不完全是最初的搭积木式的建筑形式了,看上去都是用水泥加固过墙体的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乔奇欧在阿尔贝罗贝罗的市中心把我们放了下来。推开车门一看,喔!!!!!眼前一片缓缓的小坡,坡上密密麻麻如同长满了蘑菇一样的全都是斗笠屋!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斗笠, 斗笠, 都是斗笠......

据说斗笠屋的屋顶是双层的,里面一层坡度没那么大,是真正天花板,外面这层斗笠是为了让雨水快速流下免得把屋顶压塌了。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烟囱也长得跟蘑菇似的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很多斗笠上都画着各式各样的图案。乔奇欧说每种图案都是有象征意义的,具体每个图案代表啥专门有书籍介绍的。我觉得这几个都属于比较好懂的。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阿尔贝罗贝罗比奥斯图尼要商业化得多。之前乔奇欧就跟我们说那个地方没太多意思,两个小时足够,不如剩下时间逛奥斯图尼的周末自由市场。 “那地方尽是些小店, 那些人整天叫你买啊买啊的!” 乔奇欧如此描述他们的邻城人民。

 

阿尔贝罗贝罗是有很多很多旅游品商店,不过这些热烈的商业活动大多数都由女人们进行。我看到很多男人在阳光的巷口看报纸发呆,是那种闲到有几分无聊的感觉。女店主们倒并没有象乔奇欧说的那样死命拉客,但是的确远不如奥斯图尼的人来得友好,看到相机她们经常会回避,甚至会生气。想想也是,这一带本是片贫瘠的土地,好容易因为祖宗们留下的民居模式比较独特而招来了大批游客,可这些游客都拿着相机在你店门外左拍右拍就是不可掏钱买东西,换了我是店主,我也生气。

 

不过也有例外的, 比如下面这几个: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这个白衣的饭店女大厨正在门口跟朋友聊天,远远看到我的镜头,故意摆出一个扭捏的姿态

 

我于是大叫一声"BRAVA"(好棒),女大厨大笑起来,随即不好意思的躲到屋里去了。然后是她的朋友下面这个金发美女上阵了, “拍我吧?”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我一边拍一边套近乎:“你们的城市好漂亮!”“你喜欢么,喜欢就搬来住吧!” 我于是开玩笑说:“你可以帮我在这里找个工作么?” 女孩指着斜对面一个斗笠屋说:“你可以跟我一起住在那里么!” 噢,我在意大利这么多年,第一次碰到陌生人邀请我“同居”,居然是如此妩媚的美女,我真是太有魅力了点吧,哈哈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街景,其实拍了很多很多,最后却懒得贴。因为就象当时听到一个意大利游客说的:“每条街都一样么!” 是都一样, 全是斗笠,这地方是靠斗笠的规模取胜的。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这张是为蔷薇窗同学拍的。当初窗子同学一心想到这个城市,然后住进这家由修道院改建的旅馆里。可惜俺要上班只有节日和周末有限的时间,当时只好跟她说要去阿尔贝罗贝罗就去不了西西里了,于是窗子没有来成。

 

还是看看细节吧: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相关链连: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乘着夜车“出国”去


【另一种意大利】戴斗笠的房子们

奥斯图尼的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