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秋杨
王秋杨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809
  • 关注人气:9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八章 陆虎览胜的爆胎之旅

(2006-05-26 15:12:00)
标签:

杂谈

日土-界山达坂-死人沟-叶城-喀什

2003年07月08日

昨晚送行的人一拨一拨的,睡得很晚。但今早还是很早就起来了。仔细地检查过每一样东西,又到操场上、院子里转了一圈,想想今天过了界山达坂就出西藏了,心里还真是挺留恋的。这两天公司工作的电话越来越多。于是下山的感觉就好像是要离家奔赴战场似的,是啊,对我来说北京不知怎么回事就像个战场?

10:00左右,我们出发了。和我们一道下山的还有一辆吉田车,是付副参谋长和革吉武装部部长等5个人,他们正好要下山休假,顺路送我们。

狮泉河到叶城是1100公里,大车通常是5天的路程,但我们应该是2--3天能到。这里海拔4300,叶城是1800,所以真是一路下山。途经班公湖,还要翻5、6个大的达坂,小的还不算。

http://img1.pp.sohu.com/images/2006/5/30/9/15/10c8df8e5a0.jpg陆虎览胜的爆胎之旅" />             (颠簸的新藏公路让我们体会到了"上山容量下山难"的道理所在)

出师不利,担心的事发生了。离日土十几公里,车胎被划了一个大口子。一路上全是锐石,这是我们最后一个备胎。下山的路还有将近1000公里,但愿到日土能修。

日土很小,就那么一眼看到头的一条街,修理厂补不了,怎么办?我们几个蹲在路边商量了半天,他们的意见是让我们回狮泉河。尤其是小苏已经在这条道上跑了十几年。他认为没有备胎,下面的路根本不敢跑。

可我和任伟杰心想要是回去就意味着明天过不了修路的关口,那么要在山上再等多久,怎么下山?

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无心吃午饭,最终我们俩还是决定走,不至于运气这么差吧!

http://img1.pp.sohu.com/images/2006/5/30/9/12/10c8df638d5.jpg陆虎览胜的爆胎之旅" />

                                      (班公湖)

过了日土就是班公湖,湖很大有170公里长,在印度境内有50公里,在我国境内有120公里,有趣的是我们这边是淡水,他们那边是咸水。路沿着湖,景色很美,碧波荡漾,但我们却无心欣赏,唉,没有备胎心里压力真的还是很大的,一时调整不过来。

18:50

一直在翻山,刚才是红土达坂,这会又终于上了界山达坂,这是这一路最高的山口。界碑上标的海拔是6750米,下来照相时觉得很冷。过了界山达坂就出西藏了,再上车准备出发时,想想阿里这一段时间给予我的那份美好心情,我回身望了一眼连绵的群山,在心里很认真,像祈祷似的说了一声:“再见,阿里!”

心里竟然有些难过。

20:00

我们到了死人沟,这个毛骨悚然的名子,果真形象。

http://img3.pp.sohu.com/images/2006/5/30/9/13/10bce9f9694.jpg陆虎览胜的爆胎之旅" />                                (阴气扑面的死人沟)

四处一看,就跟恐怖片的外景地似的。白汤样的湖水里泡着生了锈的大卡车,只露个车顶,到处是废弃的机器垃圾,远处隐约还有游走着的人。

至于死人沟的来历说法很多,主要有两种:一是,因为这一带气候、海拔等原因,过住的商人、士兵等发病走到这死了,死的多了就有了这名子;还有一种说法是当年进藏先谴连连病带饿,走到这时死了60多人,故得此名。
哦,对了,在山上还流行着这样一个吹牛的顺口溜:

在死人沟里睡过觉,
在界山达坂撒过尿,
在神仙弯上站过哨,
在班公湖里洗过澡,
在阳萎山上飘过风。

至于最后这个阳萎山我也去过,不是很高但挺狰狞,不生寸草。据说男人是不可以爬的哦!当地人很信!

糟了,不幸被他们言中,车胎爆了!一个很大的坑,躲避不及!我们刚离开死人沟20公里。

我第一个反应是后面的旅程怎么办?所以得搞到胎!

用铱星电话与北京联络,电话通了,倒是配合默契,我刚沮丧地讲完要几只轮胎,电话那边的张宝全似乎就已经开始行动了,唉!可是陆虎车的轮胎让他上哪去找啊!

他们的车在我们后面,这会儿也上来了。大家见面苦笑地相互问候过之后,决定向山下报告请求救援。这时是20:30分。

大家七嘴八舌地研究了好几套方案。方案一是回死人沟住,等山上救援的大车到明天。

第二个方案是,住到80公里外的下一站,也就是甜水海兵站,但据说那气候恶劣,高原反映强烈,通常人们不敢住。

最后定的方案挺悲壮,没必要所有的人在这等了,我们几个坐小苏的车继续按原计划下山,今晚住到140公里外的大红柳滩。付副参谋长等三人替我们留下“当团长”(在山上被困在野外挨冻,整个人缩成一团,就叫当团长),等山上的人明天来救援。

21:06

http://img1.pp.sohu.com/images/2006/5/30/9/17/10c8dfa0f21.jpg陆虎览胜的爆胎之旅" />                            (这样的路连陆虎也招架不了)

太阳已经西沉,天开始冷了。穿着棉大衣大家把车胎换了。

小苏在附近找了个有坡的台地,以便于装车时搭上木板把我们这车开上去。一切准备就绪后,心想这里的环境一点标志都没有,他们上哪来找我们的车啊?还是他们有经验,看了看电线杆上的标号,卫星电话报告了山上。于是我们尽可能地腾空车的后座,因为他们三个今晚只能在这车里过夜了。

10:00左右,我们几个又重新上路了。两拨人分手的时候,我的心情挺沉重的,但是的确在这种状况下也没什么更好的选择,只能尽可以能地给他们留足吃的、水、手电等。

北京那边在忙着为我到处借胎,听说王石新买了一辆,张宝全找他去了。不过一个也不够啊!一路上,除了用铱星电话联络车胎和救援的事外,一句话也不想说。一直都很顺利,怎么刚出西藏车就扒窝了呢?也许冥冥之中西藏的神灵就不想让我走,也许中午时真该听他们的回到阿里,就什么事也不会发生。

过奇台达坡时,天开始下雪,下的很大,车灯照过去,连视线都模糊了。我从来未见过这么大的雪,不知他们几个留下的人怎么样?

2003年07月09日 凌晨

凌晨3:00我们到了大红柳滩兵站,热乎乎地吃了站长准备的饭,上了个好远好远的厕所后就衣服都不想脱地睡了。很冷的晚上,很厚很厚的两床被子,一夜无梦!这里海拔4300,但比狮泉河冷多了,山上的气候真的很奇怪。

怎么也笑不起来的我们,上午9:00多吃了早饭,正要出发,一个小战士跑来问谁是王总,说有电话找。我将信将疑地心想谁会把电话打到这山里找我?跟他跑到战士的大宿舍拿起电话还真是阿里打来的,告诉我救援的车昨夜当时就出发了,他们派了个六平柴(一种重型货车),估计今晨能到事故地点。
我一听,哦!心里终于踏实了许多。心里真的很感激,这么多人,这么帮我!

给北京电话,张宝全说轮胎也落实了。陆虎公司把展厅的四个轮胎给卸了下来,加上王石的,一下子有了5个胎了。

按我的要求,今天两个人坐飞机经乌鲁木齐到喀什,送来三个胎,晚上到喀什后再坐汽车到叶城与我们会合。

嗯,似乎问题都解决了,想想动静真是太大了,三条线的人都在路上了。一条线是北京过来的飞机;一条是山上下来救援车;还有一条是我们,正往叶城行进。顺利的话应该明天能在叶城会合,不会耽误多少时间。

这也真是个教训,明年再来真要考虑再开什么车的问题,真不是越高级的越适合这里。

我们此行装备功劳最大的就是这部车。性能的确很好,但油是大问题。轮胎也不行,太宽,乱石加颠簸,爆胎几率高。

这里可以看到的国就两种:三菱和丰田。它们简直就像是为了这种路造的,有专用的加厚窄胎,配件的通用性也强,不像我们的车那么娇气,在这种地方开车就一点,感觉随时都是一手握方向盘,另一只手拿着板手,随时修车。我们一路过来的,无论是带车的部队司机还是拉油的地方司机,都这样。而且土办法很多,真是什么都敢干,佩服。

 http://img94.pp.sohu.com/images/blog/2006/6/15/20/10/10c690d9d1d.jpg陆虎览胜的爆胎之旅" />

                                 (小苏最后一次下山)

小苏真是个好司机,在这种地方开了十几年的车了,这是他的最后一趟。今年他要转业了,高原使他落下一身的病。就看他那张被紫外线灼伤的脸吧,黑紫黑紫的。

我喜欢开车,也喜欢看别人开车,体会他的驾驶,就觉得经验还是很重要。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昨晚过一条大河,水面很宽,桥被冲断了,黑夜里两岸分别压了许多大车,谁也不敢过。当我们的车走到跟前时,只见他下车转了一圈,在河边站了一会,回来挂上前加力,我们的车就下水了,在河里他很果断地转了两个弯上了对岸。

在我们的车过河时,别的司机都很认真地在两岸看着,我们刚过后面的车就跟上了,当时我心里真是很佩服他,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他对这条线太熟了,哪里有个坑他都会背。我问他跑了多少趟,他想了想说300多趟吧!

康西瓦达坂过后就是三十里营房,看看这一路的艰难,心想我们本来昨天还挺不自量力地想住到这里呢!

麻札达坂很威严的样子,山很黑,下着雪,经常在画报上看到的那张著名照片就是这里。从山顶到山底,一览无余的之字型的长长地盘山路,很险峻!心想如果要是真打起仗来,一方只要守住山口,另一方还真没办法攻,太可怕了!

http://img93.pp.sohu.com/images/blog/2006/6/15/20/21/10c6916ec7e.jpg陆虎览胜的爆胎之旅" />                                     (英魂与雪山同在)

今天我们还路经了1962年的中印战场。战场我方的前线指挥所已成废墟,不远处就是那次战役的烈士陵园,背后就是连绵的雪山,这地方一片寂静,甚至是肃杀。据同车的宣保科长讲,政府曾经要搬迁这个烈士陵园,但刚开始动工就接连发生了许多怪事,只好草草作罢了。于是这些英魂就被永远地留在了这里,也许这才是他们的心愿呢!

我们在麻札兵站吃午饭时已是下午7点了。

当我们到达库地达坂时,意味着要过修路的地段了。上百辆的大小车辆已在这开始排队了,就等着开杆放行。有的看样子是在这里过的夜。这里是部队把守的,接到通知在这里等我们的一个军官手里拿着钥匙,待我们的车加完油后不经意地听他说了一句:“就等你们了!你们过去后我们也就准备提前放行了。”我受宠若惊地问为什么?他说:“嘿,下面的路很难走,超车很困难,他们在这排队也是为了走在前面。”
 
一看军官抖着钥匙去开杆上的大锁,好家伙,像发令枪要响了似的,大车司机们纷纷跳上了自己的车,我们成了第一个,不过他们沾了我们的光,否则他们要熬到晚上。

路在修,全走的便道。临时用推土机推出来的路,没有基础,坑坑洼洼很难走。其实这段路才60公里,却走了5个小时,有些地方很窄很窄的。

库地达坂走得还算顺,但据说去年也就是这个时候下山的人运气可没这么好,大水冲断了路,上千人被滞留在附近的兵站,整整20多天,东西都被吃光了,最后实在熬不住的下山官兵们竟然是排着队徒步翻越面前这座大山。至今山腰上被官兵们踩出来的羊肠小道还清晰可辨,想想我们的运气还算不错的了!

看到路边整齐的白杨树,知道到了新疆。有了柏油路而且买买提们骑着很小的毛驴,手机也开始时不时地有信号了。

普萨到了,离叶城就剩60公里了,可还没出村就遇上了沙尘暴,能见度极低,几米之外就看不清。对面的来车经常会把你吓出一身的冷汗。我们几乎就是这么一点一点地挪向叶城的。
  
到叶城留守处时,是下午5点,这里明显很热。今天我没喝酒。

北京送轮胎的已经到了喀什,明早过来,可山上那边还没有消息,不知他们装车下山了吗?是否顺利?

音讯全无。600公里的路在这里可见是多么的不易啊!
  
2003年07月10日
 
上午11点了,轮胎到了叶城。山上音讯还是没有!中午,我们到了个维族人家做客,几世同堂,好舒服的大宅院。

http://img93.pp.sohu.com/images/blog/2006/6/15/20/25/10c691b2800.jpg陆虎览胜的爆胎之旅" />

                                 (幸福的维族一家)

午后,还是没有车的消息,我们又进城参观了清真寺。巴札(维语中的“集市”)上吃了个烤羊腿,终生难忘的好味道!

傍晚时分,终于接到了付副参谋长的电话,他们才到麻札兵站,两个司机轮着开。估计后半夜能到叶城,据他说原以为救援的车9号早上能到,结果整整等了一天,到了晚上9:30分才到,然后装车又装了5个小时。10号凌晨2:30分才上路,真不容易。

2003年07月11日

一整夜的沙尘暴。早上起来,终于见到了在六平柴车厢里和我们分别了两天的陆虎,还盖着帆布,狼狈得很!

付副参谋长说我们走后,他们遇上了暴风雪。晚上那个年轻的干事高原反应很重,后来他们截了个地方上的车让他先下山了,可他这会儿好像还没到。

上午10:30,我们给车装上了新轮胎出发去喀什。

叶城至喀什是200多公里的柏油路。中午我们在莎车吃了烤乳鸽,又在英吉沙买了许多刀。

2003年07月12日
 
后悔到喀什,因为和想像中以为的那个民族风情极重的西部小城相去甚远。不是有句话叫不到喀什就不算到过新疆吗?可现今喀什已经和内地的其他城市无分别了。但我们还是去了清真寺、香妃墓、巴札等。

我们决定明天离开,往回走经叶城、和田走315国道。到民丰再向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走著名的沙漠公路到轮台,再去库尔勒。

我们想从那里去穿越罗布泊,不知是否可行?管它呢,先到那再说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