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华夏地理
华夏地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51,284
  • 关注人气:9,2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血腥天使

(2016-01-25 15:33:20)
分类: 杂志内容
撰文:伊丽莎白·罗伊特 Elizabeth Royte
摄影:查理·汉密尔顿·詹姆斯 Charlie Hamilton James
翻译:王晓波

血腥天使
连达尔文都嫌它们“令人作呕”。但秃鹫实际上不但品性不恶,更担当着不可或缺的生态要职:如果没有它们的清理工作,荒野的尸肉就会腐烂、传播疾病。此处,一只黑白兀鹫(Gyps rueppelli)正在从死牛羚的气管上撕食血肉。

  日落时分,那头牛羚看起来在劫难逃:不知身负伤还是病,它已掉队在距离兽群数公里外的地方,踽踽独行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平原。太阳再次升起时,独行者已死,滚动起伏的秃鹫群笼罩尸身,约有40只,扭打着争夺侵入遗体内部的通道。有的秃鹫在耐心等待,盯紧眼前的肥肉。但大多数在像角斗士一样搏击。利爪怒张,暴起飞踢,招数如剑士般虚实错杂。一只扑到另一只背上,像驯马般骑住昂头跳脚的倒霉同胞。鹫群乍分乍合,起落的长颈、疾刺的尖喙、扑打的翅膀汇成黑棕色的波涛。头顶上,新来的争食者仍源源不断,压低头部,展翅掠近,连滚带跳急匆匆赴宴。

  尸身壮硕,何必抢得那么急?何必显出这般不成体统的贪婪?是因为牛羚皮毛坚韧,又不是死于猛兽之口,身上并无可供众享的宽阔伤口。所以尝鲜的渠道就要靠作风最勇猛的鹫来抢了。在同伙的拥挤鼓噪中,一只非洲白背兀鹫头颈如蛇般钻进牛羚的眼窝,生有沟槽的舌头吧咂作响,趁席位还没被夺去前猛吃。另一只白背兀鹫钻进了鼻孔,而一只黑白兀鹫则从尾端开路——它已在牛羚的肛门内钻了20厘米,直到另一只鹫把它揪出来,然后自己引颈而入,像戴上礼服长手套般,直抵肠道深处。狂宴就这样继续——几十只不顾一切的饿鸟争抢五个核桃大小的洞口。
 
  终于,两只肉垂秃鹫开始行动。这种威风凛凛的大鸟站立时身高超过1米,翼展近3米,它们用枝条筑在树颠的巢像大号双人床一样宽敞。它们的巨喙弯成锐利的钩,强劲的颈部饰有质地如绉绸的紫红皮肤,和一圈古典“拉夫领”式的棕色羽毛。其中一只在牛羚肩部啄开了洞,另一只则深挖鼻窦,期望找到鲜嫩的寄生蝇蛆。肌腱和皮肤噼啪扯断。这时一只白背奋力顶进牛羚咽喉,扯出一截20厘米长、带着环纹的气管。可它还没来得及享用,就被一直在旁边装傻扮呆的秃鹳夺了过去。1.2米个头的秃鹳把气管轻轻一抛,调好下嘴角度,就那样整条吞了下去。多亏爱吃筋胜过吃肉的肉垂秃鹫,死牛羚的血肉现在门户大开,众鸟争相跟进。血水甩上半空,长喙垂下肉缕,3米长的肠子沾满尘土和粪渍,两只鸟各执一端,练起了拔河。
 
  牛羚的尸身渐渐缩小,饱餐过的鸟歇在矮草丛中,坐成越来越大的圈子。带着撑得鼓鼓的嗉囊,秃鹫们把头搁在折起的羽翼上,眼里的瞬膜合起来。不再吵闹,不再火爆。它们与世无争地休息了,像城郊的鸭子一样宁静。

血腥天使
秃鹫兼具凶狠与爱意。它们一旦建立配偶关系很可能便终生不离,在野外环境中可相守30年之久,而且彼此呵护备至。肉垂秃鹫(Torgos tracheliotos)是出了名的相亲相爱。


(预知完整故事,请阅读《华夏地理》2016年1月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新纽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