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人机转战民间

(2013-03-20 10:49:46)
分类: 杂志内容
撰文:约翰·霍根 John Horgan
摄影:乔·麦克纳利 Joe McNally
翻译:王晓波
无人机转战民间
德国产的MicroKopter 无人机翼展不到1 米,有八条旋翼臂,可作为稳定性超卓的空中摄影平台使用,单价不到5000 美元。
无人机转战民间
它们拍打的速度是够快了,但其本身的强度是否能承受这样的拍打?两只长约8厘米的机器蛾翼在美国俄亥俄州一座空军实验室中接受测试。
无人机转战民间
长时曝光的画面呈现出一只“纳米蜂鸟”悬浮和飞掠的连贯身影。它是由加利福尼亚州AeroVironment公司的马修·津农发明的。假若从事的是间谍工作,它在飞行中会关闭灯光。


    科罗拉多州 
  大章克申城外,一片收割过后断茬累累的苜蓿草场边上,副警长德里克·约翰逊眯起眼,盯着天上一个缓慢挪动的小点。天空明亮但笼着一层薄翳,那个移动的东西不是秃鹫也不是乌鸦,而是一架“隼”——新牌子的无人驾驶飞行器,约翰逊正在操纵它。此地属梅萨县,整个县境是处在灰白群山环绕之中的高原,农田、牧场连亘不绝,所以县警局想掂量一下无人机在寻找迷路旅者及在逃罪犯方面的潜力。约翰逊面前的桌上有部笔记本电脑,跳动的图像显示出“隼”就近拍摄的一条公路。
  约翰逊身材敦实,剃了寸头;站在后面压阵的是“隼”的设计者克里斯·迈泽,神色严峻,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太阳镜推到刮得光溜溜的头顶。迈泽曾是一名空军上尉,搞过军用无人机,2007年退伍在本州的奥罗拉开了自己的公司。“隼”的翼展有两米半,重量却只有4公斤,以一部电机驱动,携带两架转轴式相机——分别拍摄可见光和红外线——及GPS自动导航仪。它的技术含量高到需要美国政府特批才能出口的地步,迈泽说,它比美国军方的抛掷起飞式无人机“鸦”差不到哪儿去,却便宜得多。他打算用约略等于一辆警车的价钱卖掉两架,附送支持设备。
  奥巴马总统在2012年2月签署了一道法令,着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于2015年9月30日前向无人驾驶飞行器全面开放美国领空。但截至目前,包括长空寂寥的梅萨县在内,全美仅有几处辖区获得了FAA的放飞许可。县警局有一架翼展1米的无人直升机,单次只能飞20分钟。
  “隼”可以连飞一个小时,而且便于操纵。“只要输入坐标就行,它自己知道怎么飞过去。”为县警局管理无人机项目的本杰明·米勒说。约翰逊在导航的时候,把想要的飞行高度和速度敲进电脑,然后在数字地图上点击目标,剩下的工作由自动导航仪包办。若要放飞,把它向空中一抛即可。只有在它离手之后,加速计才操纵螺旋桨起转,以防割伤操作者的手。
  苜蓿草场被来自附近一家宰鸡场的臭气罩住了。“咱们叫它着陆吧。”迈泽对约翰逊说。副警长在电脑上点了一下,“隼”开始滑降,然后放出一只橘黄色的降落伞,轻轻落向地面,距离约翰逊点击的位置只差几米。“落得比‘鸦’都好。”迈泽自豪地说。
  9·11的产物
  十几年前,只有两个圈子的人热衷于无人机。其一是发烧友,摆弄遥控的飞机、直升机全为好玩。另一个是军队,靠“通用原子掠食者”等无人飞行器执行侦察任务。
  然后“9·11”就来了,接着美国派兵攻入阿富汗和伊朗。五角大楼给“掠食者”和更大一些的无人侦察机“收割者”挂上导弹,以便坐在内华达、纽约等地办公室里的操作人员可以打击和监视千里之外的目标。制造飞行器的诸多公司赶制出了各式各样的无人机,用的电脑芯片一代比一代智能,感应器也越来越敏锐——除相机之外,还有能测量空中化学成分、病原体和放射性物质的设备。
  美国迄今投入战场的无人机已超过1.1万架,而在2002年还不到200架。它们执行的任务种类很多,既省了钱,又减少了送死的士兵。“全球安全”网站的问团成员约翰·派克说,差不多二十年内,无人机就能替代大多数由人驾驶的美国军用飞机;目前处于开发阶段的F-35闪电2型机也许是“最后一种配有驾驶员逃生座椅的战斗机,而它本身也可能被改造成无人机”。
  除了美国,至少还有50个国家拥有无人机,其中,以色列、伊朗、中国等国拥有自己的制造厂。航空制造公司以及大学、政府研究机构等正在大批设计下一代飞行器,小的如机器飞蛾和蜂鸟,大的如波音公司的“幽灵之眼”——翼展45米的氢燃料巨型机,能在2万米高空巡航长达4天。
  现已有上千家企业染指无人机生意。从迈泽在科罗拉多新开的那种小公司,到举足轻重的国防设施承包商,都有人在试图让无人机飞进寻常百姓的世界。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已在用“掠食者”盯紧走私犯和偷入美国的非法移民;美国宇航局操纵“全球之鹰”飞行器来记录大气数据、窥探飓风内部情况。无人机还帮助科学家们收集数据,进入过哥斯达黎加的火山、俄罗斯和秘鲁的考古现场,观察过美国北达科他州的洪水。
  (欲知完整故事,请阅读《华夏地理》2013年3月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夜花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