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志内容 |
撰文:汉普顿·塞兹 HAMPTON SIDES
翻译:杜然
相较于奥林匹克号(与泰坦尼克号几乎一模一样的姐妹船)的螺旋桨,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这家造船厂的工人看起来小得好笑。泰坦尼克号留下的照片很少,不过,从奥林匹克号身上可以领略到它当年的壮丽规模。两艘船都是建成于这家工厂。


泰坦尼克号严重受损的船尾落在这片深海平原上,它的舵将海底的沙子劈开,黑暗中螺旋桨的两扇桨叶依稀可见。曝光率更高的船首残骸在此处以北600米。这张光学镶嵌图由2010年一次考察中拍摄的300张高像素图像组合而成。
近些年来,詹姆斯·卡梅隆和保罗-亨利·纳尔若莱等探险家从海底带回了越来越清晰的船骸照片。不过,因海水中的悬浮物以及载人潜水器有限的灯光照射范围,我们的视界基本上仍为管中窥豹。这使得我们一直以来难以厘清分崩离析的残骸碎片之间的关系,也无法见识到那里的全景。
现在情况不同了。在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的一辆装满高级设备的拖车上,威廉·兰格正在研究一张放大的泰坦尼克沉没地点声呐测绘图(见大拉页)——那是一张花费了数月时间、繁复嵌合在一起的拼贴图。乍一看,这张诡异图片描绘的好像是月球表面:海床中遍布着无数突起纹路,还有数千年来随着冰川的融化、被冰砾砸出来的大坑。
不过,若是仔细瞧,就会发现里面散落着许多人造残骸——那些条状物和球状物,那些金属和玻璃碎片,看上去就像是抽象表现主义这块艺术作品。兰格转至电脑前,指着测绘图上一个地方。声呐图像上叠加了光学数据而显得异常生动。他放大再放大。现在,我们能清楚地看见泰坦尼克号的船首了;有一个敞开的黑洞,那里原本是前烟囱;一个飞出去的舱盖落在船体以北100米处的烂泥中。图片细节丰富,有一帧里甚至能看到一只白色的螃蟹正抓着栏杆。
在这里,只要动一动鼠标,就能看到泰坦尼克号沉船的全貌——每一根系船桩、每一个吊艇架、每一座锅炉。曾经几乎无法辨认的混乱图景变成了沉船现场的高清图片,各种明晰的轮廓从黑暗中显露出来。“我们现在知道各种构造在哪儿了,”兰格说,“过了一百年,光线终于把这里照亮。”
(本篇全部图片文字版权归《华夏地理》杂志社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
后一篇:发现泰坦尼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