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雄《法言》(中)
(2014-03-01 17:19:33)
标签:
读书扬雄法言文化 |
问神卷第五
或问“神”。曰:“心。”“请问之。”曰:“潜天而天,潜地而地。天地,神明而不测者也。心之潜也,犹将测之,况于人乎?况于事伦乎?”“敢问潜心于圣?”曰:“昔乎,仲尼潜心于文王矣,达之。颜渊亦潜心于仲尼矣,未达一间耳。神在所潜而已矣。”
天神天明,照知四方,天精天粹,万物作类。
人心其神矣乎?操则存,舍则亡。
圣人存神索至,成天下之大顺,致天下之大利,和同天人之际,使之无间也。
龙蟠于泥,蚖其肆矣。蚖哉,蚖哉,恶睹龙之志也与!或曰:“龙必欲飞天乎?”曰:“时飞则飞,时潜则潜,既飞且潜。食其不妄,形其不可得而制也与!”曰:“圣人不制,则何为乎羑里?”曰:“龙以不制为龙,圣人以不手为圣人。”
或曰:“经可损益与?”曰:“《易》始八卦,而文王六十四,其益可知也。《诗》、《书》、《礼》、《春秋》,或因或作,而成于仲尼,其益可知也。故大道非天然,应时而造者,损益可知也。”
或曰:“《易》损其一也,虽蠢知阙焉。至《书》之不备过半矣,而习者不知。惜乎!《书序》之不如《易》也。”曰:“彼数也,可数焉,故也。如《书序》,虽孔子末如之何矣。”
昔之说《书》者,序以百,而《酒诰》之篇俄空焉。今亡夫。
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下周者,其《书》谯乎?
或问:“圣人之经,不可使易知与?”曰:“不可。天俄而可度,则其覆物也浅矣;地俄而可测,则其载物也薄矣。大哉!天地之为万物郭,《五经》之为众说郛。”
或问:“圣人之作事,不能昭若日月乎?何后世之訔訔也!”曰:“瞽旷能默,瞽旷不能齐不齐之耳;狄牙能喊,狄牙不能齐不齐之口。”
君子之言,幽必有验乎明,远必有验乎近,大必有验乎小,微必有验乎著。无验而言之谓妄。君子妄乎?不妄。
言不能达其心,书不能达其言,难矣哉!惟圣人得言之解,得书之体,白日以照之,江河以涤之,灏灏乎其莫之御也!面相之,辞相适,抒中心之所欲,通诸人之嚍嚍者,莫如言。弥纶天下之事,记久明远,著古昔之昏昏,传千里之忞忞者,莫如书。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圣人之辞浑浑若川。顺则便,逆则否者,其惟川乎?
或曰:“仲尼圣者与?何不能居世也,曾范、蔡之不若!”曰:“圣人者范、蔡乎?若范、蔡,其如圣何?”
或曰:“淮南、太史公者,其多知与?曷其杂也!”曰:“杂乎杂!人病以多知为杂,惟圣人为不杂。”
书不经,非书也;言不经,非言也。言、书不经,多多赘矣。
或曰:“述而不作,《玄》何以作?”曰:“其事则述,其书则作。”
育而不苗者,吾家之童乌乎?九龄而与我《玄》文。
或曰:“《玄》何为?”曰:“为仁义。”曰:“孰不为仁?孰不为义?”曰:“勿杂也而已矣。”
或问“经之艰易”,曰:“存亡。”或人不谕。曰:“其人存则易,亡则艰。延陵季子之于乐也,其庶矣乎!如乐弛,虽札末如之何矣。如周之礼乐,庶事之备也,每可以为不难矣。如秦之礼乐,庶事之不备也,每可以为难矣。”
衣而不裳,未知其可也;裳而不衣,未知其可也。衣裳,其顺矣乎!
或问“文”,曰:“训。”问“武”,曰:“克。”未达,曰:“事得其序之谓训,胜己之私之谓克。”
为之而行,动之而光者,其德乎?或曰:“知德者鲜,何其光?”曰:“我知,为之;不我知,亦为之,厥光大矣。必我知而为之,光亦小矣。”
或曰:“君子病没世而无名,盍势诸名卿?可几也。”曰:“君子德名为几。梁、齐、赵、楚之君,非不富且贵也,恶乎成名?谷口郑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名振于京师,岂其卿!岂其卿!”
或问“人”,曰:“艰知也。”曰:“焉难?”曰:“太山之与蚁、垤,江河之与行潦,非难也。大圣之与大佞,难也。乌呼!能别似者为无难。”
或问:“邹、庄有取乎?”曰:“德则取,愆则否。”“何谓德、愆?”曰:“言天、地、人经,德也;否,愆也。愆语,君子不出诸口。”
问明卷第六
或问“明”,曰:“微。”或曰:“微何如其明也?”曰:“微而见之,明其誖乎?”
聪明其至矣乎!不聪,实无耳也;不明,实无目也。敢问大聪明。曰:“眩眩乎!惟天为聪,惟天为明。夫能高其目而下其耳者,匪天也夫?”
或问:“小每知之,可谓师乎?”曰:“是何师与!是何师与!天下小事为不少矣,每知之,是谓师乎?师之贵也,知大知也。小知之师,亦贱矣。”
孟子疾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或曰:“亦有疾乎?”曰:“摭我华而不食我实。”
或谓:“仲尼事弥其年,盖天劳诸,病矣夫!”曰:“天非独劳仲尼,亦自劳也。天病乎哉?天乐天,圣乐圣。”
或问:“鸟有凤,兽有麟,鸟兽皆可为凤、麟乎?”曰:“群鸟之于凤也,群兽之于麟也,形性。岂群人之于圣乎?”
或曰:“甚矣,圣道无益于庸也!圣读而庸行,盍去诸?”曰:“甚矣,子之不达也!圣读而庸行,犹有闻焉。去之,抏也。抏秦者,非斯乎?设诸火。”
或问:“人何尚?”曰:“尚智。”曰:“多以智杀身者,何其尚?”曰:“昔乎,皋陶以其智为帝谟,杀身者远矣;箕子以其智为武王陈《洪范》,杀身者远矣。”
仲尼,圣人也,或者劣诸子贡。子贡辞而精之,然后廓如也。於戏!观书者违子贡,虽多亦可以为?
盛哉,成汤丕承也,文王渊懿也!或问“丕承”,曰:“由小致大,不亦丕乎?革夏以天,不亦承乎?”“渊懿?”曰:“重《易》六爻,不亦渊乎?浸以光大,不亦懿乎?”
或问“命”,曰:“命者,天之命也,非人为也,人为不为命。”“请问人为?”曰:“可以存亡,可以死生,非命也。命不可避也。”或曰:“颜氏之子,冉氏之孙?”曰:“以其无避也,若立岩墙之下,动而征病,行而招死,命乎!命乎!”
吉人凶其吉,凶人吉其凶。
辰乎辰!曷来之迟,去之速也,君子競诸。
謣言败俗,謣好败则,姑息败德。君子谨于言,慎于好,亟于时。
吾不见震风之能动聋聩也。
或问:“君子在治?”曰:“若凤。”“在乱?”曰:“若凤。”或人不谕。曰:“未之思矣。”曰:“治则见,乱则隐。鸿飞冥冥,弋人何慕焉?鹪明遴集,食其絜者矣;凤鸟跄跄,匪尧之庭。”
亨龙潜升,其贞利乎?或曰:“龙何如可以贞利而亨?”曰:“时未可而潜,不亦贞乎?时可而升,不亦利乎?潜升在己,用之以时,不亦亨乎?”
或问“活身”,曰:“明哲。”或曰:“童蒙则活,何乃明哲乎?”曰:“君子所贵,亦越用明保慎其身也。如庸行翳路,冲冲而活,君子不贵也。”
楚两龚之洁,其清矣乎?蜀庄沉冥,蜀庄之才之珍也,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随、和何以加诸?举兹以旃,不亦珍乎!吾珍庄也,居难为也。不慕由,即夷矣,何毚欲之有?
或问:“尧将让天下于许由,由耻,有诸?”曰:“好大者为之也。顾由无求于世而已矣。允喆尧儃舜之重,则不轻于由矣。好大累克,巢父洒耳,不亦宜乎?灵场之威,宜夜矣乎!”
朱鸟翾翾,归其肆矣。或曰:“奚取于朱鸟哉?”曰:“时来则来,时往则往,能来能往者,朱鸟之谓与?”
或问:“韩非作《说难》之书,而卒死乎说难,敢问何反也?”曰:“说难,盖其所以死乎?”曰:“何也?”曰:“君子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否则退,确乎不忧其不合也。夫说人而忧其不合,则亦无所不至矣。”或曰:“说之不合,非忧邪?”曰:“说不由道,忧也;由道而不合,非忧也。”
或问“哲”,曰:“旁明厥思。”问“行”,曰:“旁通厥德。”
寡见卷第七
吾寡见人之好遐者也,迩文之视,迩言之听,遐则偭焉。或曰:“曷若兹之甚也?先王之道满门。”曰:“不得已也,得已则已矣。得已而不已者,寡哉!”
好尽其心于圣人之道者,君子也。人亦有好尽其心矣,未必圣人之道也。
多闻见而识乎至道者,至识也;多闻见而识乎邪道者,迷识也。
如贤人谋之美也,诎人而从道;如小人谋之不美也,诎道而从人。
或问:“《五经》有辩乎?”曰:“惟《五经》为辩。说天者莫辩乎《易》,说事者莫辩乎《书》,说体者莫辩乎《礼》,说志者莫辩乎《诗》,说理者莫辩乎《春秋》。舍斯,辩亦小矣。”
春木之芚兮,援我手之鹑兮。去之五百岁,其人若存兮。或曰:“譊譊者天下皆说也,奚其存?”曰:“曼是为也,天下之亡圣也久矣。呱呱之子,各识其亲;譊譊之学,各习其师。精而精之,是在其中矣。”
或曰:“良玉不彫,美言不文,何谓也?”曰:“玉不彫,玙璠不作器;言不文,典谟不作经。”
或问:“司马子长有言,曰《五经》不如《老子》之约也,当年不能极其变,终身不能究其业。”曰:“若是,则周公惑,孔子贼。古者之学耕且养,三年通一。今之学也,非独为之华藻也,又从而绣其鞶帨,恶在《老》不《老》也?”或曰:“学者之说可约邪?”曰:“可约解科。”
或曰:“君子听声呼?”曰:“君子惟正之听。荒乎淫,拂乎正,沈而乐者,君子不听也。”
或问:“侍君子以博乎?”曰:“侍坐则听言,有酒则观礼,焉事博乎?”或曰:“不有博弈者乎?”曰:“为之犹贤于已耳。侍君子者贤于已乎?君子不可得而侍也。侍君子,晦斯光,窒斯通,亡斯有,辱斯荣,败斯成。如之何贤于已也!”
雷震乎天,风薄乎山,云徂乎方,雨流乎渊,其事矣乎?
魏武侯与吴起浮于西河,宝河山之固,起曰:“在德不在固。”曰:“美哉言乎!使起之固兵每如斯,则太公何以加诸?”
或问:“周宝九鼎,宝乎?”曰:“器宝也。器宝,待人而后宝。”
齐桓、晋文以下,至于秦兼,其无观已。或曰:“秦无观,奚其兼?”曰:“所谓观,观德也。如观兵,开辟以来,未有秦也。”
或问:“鲁用儒而削,何也?”曰:“鲁不用儒也。昔在姬公用于周,而四海皇皇,奠枕于京。孔子用于鲁,齐人章章,归其侵疆。鲁不用真儒故也。如用真儒,无敌于天下,安得削?”
灏灏之海济,楼航之力也。航人无楫,如航何?
或曰:“奔垒之车,沈流之航,可乎?”曰:“否。”或曰:“焉用智?”曰:“用智于未奔沈。大寒而后索衣裘,不亦晚乎?”
乘国者,其如乘航乎?航安,则人斯安矣。
惠以厚下,民忘其死;忠以卫上,君念其赏。自后者,人先之;自下者,人高之。诚哉,是言也!
或曰:“弘羊榷利而国用足,盍榷诸?”曰:“譬诸父子,为其父而榷其子,纵利,如子何?卜式之云,不亦匡乎?”
或曰:“因秦之法,清而行之,亦可以致平乎?”曰:“譬诸琴瑟郑、卫调,俾夔因之,亦不可以致《箫韶》矣。”
或问:“处秦之世,抱周之书,益乎?”曰:“举世寒,貂、狐不亦燠乎?”或曰:“炎之以火,沃之以汤,燠亦燠矣!”曰:“燠哉!燠哉!时亦有寒者矣。”
非其时而望之,非其道而行之,亦不可以至矣。
秦之有司负秦之法度,秦之法度负圣人之法度,秦弘违天地之道,而天地违秦亦弘矣。
五百卷第八
或问:“五百岁而圣人出,有诸?”曰:“尧、舜、禹,君臣也而并;文、武、周公,父子也而处。汤、孔子数百岁而生。因往以推来,虽千一不可知也。”
圣人,有以拟天地而参诸身乎!
或问:“圣人有诎乎?”曰:“有。”曰:“焉诎乎?”曰:“仲尼于南子,所不欲见也;阳虎,所不欲敬也。见所不见,敬所不敬,不诎如何?”曰:“卫灵公问陈,则何以不诎?”曰:“诎身,将以信道也。如诎道而信身,虽天下不为也。”
圣人重其道而轻其禄,众人重其禄而轻其道。圣人曰:“于道行与?”众人曰:“于禄殖与?”
昔者齐、鲁有大臣,史失其名。曰:“何如其大也?”曰:“叔孙通欲制君臣之仪,征先生于齐、鲁,所不能致者二人。”曰:“若是,则仲尼之开迹诸侯也,非邪?”曰:“仲尼开迹,将以自用也。如委己而从人,虽有规矩准绳,焉得而用之?”
或问:“孔子之时,诸侯有知其圣者与?”曰:“知之。”“知之则曷为不用?”曰:“不能。”曰:“知圣而不能用也,可得闻乎?”曰:“用之,则宜从之。从之,则弃其所习,逆其所顺,强其所劣,损其所能,冲冲如也。非天下之至,孰能用之?”
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曰:“贾如是,不亦钝乎?”曰:“众人愈利而后钝,圣人愈钝而后利。关百圣而不惭,蔽天地而不耻,能言之类,莫能加也。贵无敌,富无伦,利孰大焉?”
或曰:“孔子之道不可小与?”曰:“小则败圣,如何?”曰:“若是,则何为去乎?”曰:“爱日。”曰:“爱日而去,何也?”曰:“由群婢之故也,不听正,谏而不用。噫者!吾于观庸邪?无为饱食安坐而厌观也。由此观之,夫子之日亦爱矣。”或曰:“君子爱日乎?”曰:“君子仕则欲行其义,居则欲彰其道。事不厌,教不倦,焉得日?”
或问:“其有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秦已继周矣,不待夏礼而治者,其不验乎?”曰:“圣人之言天也,天妄乎?继周者未欲太平也,如欲太平也,舍之而用它道,亦无由至矣。”
赫赫乎日之光,群目之用也;浑浑乎圣人之道,群心之用也。
或问:“天地简易,而圣人法之,何《五经》之支离?”曰:“支离,盖其所以为简易也。已简,已易,焉支?焉离?”
或曰:“圣人无益于庸也。”曰:“世人之益者,仓廪也,取之如单。仲尼,神明也,小以成小,大以成大,虽山川、丘陵、草木、鸟兽,裕如也。如不用也,神明亦末如之何矣!”
或问:“圣人占天乎?”曰:“占天地。”“若此,则史也何异?”曰:“史以天占人,圣人以人占天。”
或问:“星有甘、石,何如?”曰:“在德不在星。德隆则晷星,星隆则晷德也。”
或问“大人”,曰:“无事于小为大人。”“请问小?”曰:“事非礼义为小。”
圣人之言远如天,贤人之言近如地。
珑玲其声者,其质玉乎?
圣人矢口而成言,肆笔而成书,言可闻而不可殚,书可观而不可尽。
周之人多行,秦之人多病,行有之也,病曼之也。周之士也贵,秦之士也贱;周之士也肆,秦之士也拘。
月未望则载魄于西,既望则终魄于东,其溯于日乎?
彤弓卢矢,不为有矣。
聆听前世,清视在下,鉴莫近于斯矣。
或问:“何如动而见畏?”曰:“畏人。”“何如动而见侮?”曰:“侮人。”夫见畏与见侮,无不由己。
或问:“礼难以强世。”曰;“难故强世。如夷俟倨肆,羁角之哺果而啗之,奚其强?或性或强,及其名,一也。”
见弓之张兮,弛而不失其良兮。或曰:“何谓也?”曰:“檠之而已矣。”
川有防,器有范,见礼教之至也。
经营,然后知干、桢之克立也。
庄、杨荡而不法,墨、晏俭而废礼,申、韩险而无化,邹衍迂而不信。
圣人之材,天地也;次,山陵川泉也;次,鸟兽草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