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是不可完成的赎回

(2011-12-26 22:43:32)
标签:

杂谈

   我写诗开始于八十年代末的转折年份。记得起初,和大家一样写着北岛传统的,显得有某种深度的现代诗,也受到了几位大学老师和同学的认同。有天我却忽然不想了,觉得这些诗不美。我对缺失美的深度没有兴趣。我开始用押韵的长句追摹回忆中的事物,在它们的神秘性和音乐中沉迷。两年后当老师再看到我的诗,他表示了极度的失望。

    我记得,这个失望的阴影陪伴了我十多年,就像一种沉溺。直到有天老师又看到了我的新诗,说,终于走出来了。

    回头看来,在十多年里我离开了现代诗的大道。但也并非掉入一个陷阱那样简单。在大道之外的地面上,有我无法舍弃的事物,我在想着当我们趁着隐喻的车轮奔向诗性的途中,不要在碾过后遗下过多的微小事物。

    如果说最初写诗的动力源是青春期的情感,那么自从那天开始,这个动力变成了故乡记忆。我还没有意识到,我想要用语句保存下一些东西,但是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故乡和城市的分裂却变成了我人生的主要模式,我在二者之间不自觉地寻求艰难的平衡,直到有天肢体撕裂的疼痛感让我忽然明白了这一点。这时也正是中国的城市化运动加速的时期。出于生身的感情和某种反抗意识,背离时代的潮头,回家乡去,回到闭塞的源头去,成为我多年中主宰的心愿,但我从来没有真正成功地达到过它。相反,我回到家乡的几次尝试彻底失败了。

    其中的原因,除了我自身的软弱,可能也由于源头的逐渐消失,在城市化的超常推进下,乡村像是老虎的族群一样,先是被分割,后来很快被吞噬了。眼下的农村,只剩下了一张老虎皮,正式的用语是空心化。当我第一次发现溪流边新修的直排式厕所,第一次看到干涸的河床上小鱼晒干发光的眼睛,我感到心死了,但后来知道这样的感觉太奢侈,我的心还将死很多次。

    但是正像我在一首诗里写的,在这张老虎皮下面,牺牲的肉身也换来了昆虫的繁衍,空心化的故乡内部,仍然保存了那些微小、质朴而美好的种籽,既在于自然本身,也在于接近自然的人性。我认为,一份在物质缺乏条件下对起码人性的坚持,胜过过度丰裕的文明舞台上显眼的人文成果,后者可以用很多的条件装扮起来。雅典城外是伊壁鸠鲁的菜园,从罗马帝国到现在,都城脱离不了乡村的养育,城乡隔绝是美国大工业带给我们的幻象。

在这十多年间,追摹故乡,成了我诗歌和小说的主要题材,用我研究生导师的一句话来说是“一味遮蔽”。但我却觉得自己坐在眺望世界的门槛上。一个后果是在这十多年中,我没有发表过诗作。我的人生也遭到了某种破产,尤其是定居故乡的努力失败,深深的失败感至今支配着我。

    在这种肢体分解的痛苦中,我近于现成地体会到了十字架上的神性,并在自然中寻找神性的因子,在农夫身上表达信仰,在一丛苔藓上看出十字架的形状。我的诗和小说具有了自然神性的倾向。它带给我很多亲切的安慰和心灵的敏感,使我在世界的表皮之下触摸到了更灵通的脉络,领会更微小珍贵的生命。井、岩石、泥土、青苔、磨子、食盐,这些卑微却珍贵的意象,是这个不起眼的世界丰富的赐予。

    但自然神性没有使我得到最终的安放,根源在于这还并非真实的信仰。80年代的海子,在寻找神性的路上遇到了内心扩张和外界限制的分裂问题,我遇到的则是自然或乡村作为我心目中的本原无法自我保存的现实。我渐渐地意识到,人的安慰只能是灵魂自身,是对神拯救我们灵魂的相信。就像在一场空难或核爆中,所有的可见生命形式都被毁灭了,我们的灵魂却会被保留下来。只有这样的救赎,是不可能被消除的。

    神创造了世界,他也许没有能力拯救这个世界,或者完全遂心地主宰世界历史。就像耶稣不能走下十字架。但他预先安排了用隐喻说话的福音。通过福音的隐喻,自然、人性、和永恒重新联结了起来,架起了灵魂的桥梁。这种联结在今天愈加有效和必要,一朵野地里的花和一座城市,一只蚱蜢和一个人生命的负担,在神性里面是没有分开的。如果说旧约里分开红海的上帝是一个力士,耶稣只是一个诗人。他的救赎是注定无法完成又无比真实的。

    确实,在毁灭性的物质力量面前,尤其是在中国式的政权加消费的双重统治下,诗没能赎回什么。即使有了那么多诗人的自杀,和那么多诗篇的世代流传。甚至不能挽留一片枯叶上的湿润经脉,和历史车轮下一个五类分子碾断的腿。像帕斯捷尔纳克所说,诗人是永恒抵押给现实世界人质,诗歌是抵押品。

    但正是无助的人质完成了英雄的救护。我们应该想到,假如没有这些看似无力的诗歌,没有在隐喻背后灵魂的力量,现实世界中仅存的美和整个人类文明,将会在一瞬间化为锅炉房升起的青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失声
后一篇:青色的奶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