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云热”看中国目前企业文化的不成熟
(2014-10-10 09:58:07)
标签:
财经 |
分类: 时事评论 |
最近,随着阿里巴巴在纽约成功上市,国内兴起了一股“马云热”“阿里巴巴热”。我们也看到一种现象,人们把注意力很大程度集中到马云这个个人身上,集中到阿里巴巴的市值的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这些新闻点上。人们都在羡慕马云的成功和身价的飙升,也似乎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一个无懈可击的企业榜样了。
阿里巴巴到目前的业绩,难道只是马云一个人的功劳吗?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发展到现在,的确可喜可贺,但是阿里巴巴由此成为了一个真正成功并且伟大的企业了吗?
一个企业的成就,是一个团队努力的结果。优秀的企业领导人当然对企业的成长有着主要的贡献,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团队的重要性。企业做出好成绩,而社会以及企业本身只突出一个企业领导人,让众多为企业成长而辛勤工作的员工们情何以堪?同时也应该知道,企业的成绩与广大客户的支持密不可分。从某个意义上说,也是因为客户乃至整个社会成就了企业的成功。
更重要的是,我们强调某个企业领导人的成功,强调他在财富榜上的排名,对于整个企业来说,是否有真正的意义?中国企业界和社会热衷于企业家财富榜,热衷于关注企业家个人的表现,满足于企业市值和利润增长这样的指标,其实是一种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和功利主义心态的表现,也折射出目前中国社会一种偏颇和肤浅的企业文化观。
有着成熟企业生态的国家,企业领导人大都保持相对低调的状态,这在日本的各大企业中都有充分体现,他们不标榜个人的成就,而是以集体成就为目标。所以在公众看来,日本企业领导人个人并不被突出,而只是企业品牌为人所熟知。欧洲的大企业也是如此。笔者在德国做记者期间了解到,大众、奔驰这些大公司,领导人很少在媒体上抛头露面,公众对公司名字的熟悉度远远高于对领导人的熟悉。
对阿里巴巴一味欢呼的同时,我们的企业界和社会是否也应该问一声,真正优秀和成功的企业,到底应该是怎样的?
创造了两个世界500强企业的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说,他的企业要 “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社会、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笔者认为,这是一个真正优秀企业应有的追求。
优秀的企业,首先能够让广大员工得到成就,不仅是财富上的满足,也是精神上的成长,从而能让员工能有一种对企业的归依感,享受与企业一起成长的过程。
整个中国企业界,多大程度上能做到这点呢?“血汗工厂”、“N连跳”事件这些现象,让我们对中国企业目前的生态不敢太恭维。阿里巴巴相对来说比较注重员工的幸福感,但近来也出现人才流失现象。许多员工离开某个企业,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已不能为员工提供足够有吸引力的成长平台。马云自己也承认员工流失是企业的“无能”。还有报道说阿里巴巴过于强大的工作压力,让不少员工感觉到负累而不是快乐。
而企业对整个社会的贡献,更应是判断一个企业是否伟大的要素。首先是企业应以其行业本身的产品或服务造福社会。但我们看到,目前中国不少企业在不小程度上仍存在假冒伪劣等诚信问题。此外,一个伟大企业还应有社会公益方面的积极作为。欧美等一些大企业,都有相当成熟的公益业务,它们有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部门。笔者采访德国拜耳公司时了解到,其公益事业就包括资助青少年环保教育、资助企业所在地的文化、体育活动等。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韦尔奇说,他的公司每年在全世界要完成两万小时的义工。重要的是,公益慈善已融为这些企业业务理所当然的一部分。通用公司近几年的调查表明,一半以上的员工认为公司的志愿者文化是他们选择留在公司的重要理由之一。而对于中国的企业,社会公益方面的努力还很初步,慈善往往也是通过诸如在救灾捐款会上高举企业或企业领导人名牌这样自我标榜的形式来进行。
一个优秀的企业,也应是一个基业长青的企业。如果不能注重能够保持企业持续的发展,只注重一个企业领导人的表现以及企业短期市值涨跌等,是不是有些短视?哪天一旦某个领导人离开,企业还能不能继续健康发展?
《基业长青》一书讲述了企业永续发展的重要性。惠普公司共同创始人威廉·休利特说。“我特别自豪的是,留下一个可以永续经营、可以在我百年之后恒久继续作为典范的组织。”宝洁前任首席执行官约翰·斯梅尔说:“我们必须以维系公司的活力为己任,以公司的实际成长和发扬光大这种制度为己任,以便这家公司、这种制度再延续150年,以便它延续千秋万代。”这些公司,都实现了基业长青的目标,而不是随着某个领导人的离去而让企业失去活力。
中国有很多的“中华老字号”比如同仁堂等,我们多数人不知道它们曾经的创始人是谁,但是这些品牌已经深入人心,而且至今还在发挥着影响力。中华老字号的影响力,其实蕴含着一种企业文化。领导人可以更换,但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却可以随着岁月流逝而显得更加深厚持久。
中国目前很多企业就缺乏一个可持续性的企业文化,其沉浮多依靠其企业领导人。就以目前如日中天的阿里巴巴而言,我们在欢呼其所取得业绩的同时,是否想到,万一哪天没有了马云,阿里巴巴会如何?
幸好,马云本人还是有些冷静的,他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强调客户的成功才是阿里的成功;他表示成为新首富没有任何意义,“钱是用来做事情的”;他近期也开始成立公益基金希望做些社会公益活动。但是显然,阿里巴巴要成为一个基业长青的伟大企业,马云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伟大的企业家,阿里巴巴要象马云所说能存活102年,仍然有待时间的检验。正如马云所说,未来的挑战还很大,“我们没有别人所说的那么好”。而更多的中国企业,在成为真正伟大企业、从而可以与欧美日同行比肩乃至超越它们的路上,显然还有长长的路要走。
期待我们的社会,能以更成熟一些的眼光看待企业的发展。也期待中国广大的企业界,不是局限于一种肤浅的对财富的追逐以及对企业领导人个人的追捧,而能更深入一些关注企业的社会意义,以及创造持久优秀的企业文化。(郑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