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王师绍璠学参话头之心得
(2010-11-29 09:36:00)
标签:
参话头王绍璠禅文化 |
分类: 禅的戏论 |
2010年11月20日至26日,再次参加了王绍璠先生主持的禅七,这次禅七在张家口雪地禅林举行。参加者主要是企业领导。此次禅七的场地和学员食宿,是由万龙滑雪场总裁罗力先生发心资助的。
从2000年起,已经很多次参加王绍璠先生主持的禅七和五天的“零项修炼”(禅七现代版),也从中得到改变身心的巨大受益。先生的禅七中,所用主要法门是参话头。什么是参话头呢?就是对一个不明白的问题,生起一种强烈想知道答案的疑情,直至在一个不期而然的时候,恍然而悟。先生这次禅七给出的话头是“天地之大,在哪里安身立命?”
这次禅七,不少同学是第一次参加,所以先生头两天用专注“心咒”(一首梵乐)韵律的方法,帮助使大家的大脑进入专注状态。其实这也是训练禅定。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心初步安定下来,才可能进一步参得起话头。否则一下子就参话头,连最起码的禅定经验都没有的人,可能因为心态杂乱,根本就进入不了起参状态。因为参话头是要起疑情的,对心力的调动和对专注的要求,要比单纯的禅定,更深入更猛烈。
由于自己已经多次参加禅七,所以这次从第一天开始,自己就参起了话头。到了第五天的时候,疑情逐渐更加强烈。其实第四天下午,先生已经让同学们罢参,但是我一直止不住疑情。从早上8点开始,先生还是继续让大家时而行香,时而站立听老师开示。后来我干脆不跟着大家的节奏了,而是端坐在禅凳上,持续起疑,懒得下座了。
虽然10年前就开始跟先生打禅七,也不断从中得到了巨大的收获,但是还没有根本得到自在,怯懦、害怕承当、不愿承当这种种心态,还是存在,包括对未来方向不能准确定位,对自己浑浑噩噩的不满,都是我这次参禅起疑的动机。我强烈地希望彻底突破这种局限,希望打破一切心灵的迷雾,获得究竟自在,找到前行的路,并且义无反顾去做。也不知道究竟怎么解决,但是迫切希望解决。
先生对禅堂里每一个人的状态,了如指掌,所以能时时根据学员参究的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棒喝或鼓励,帮助大家参话头,起疑情。这种提示,有时是对特定一个人,有时是对多人。
就在我继续参话头的时候,先生讲起了海明威和他的《老人与海》,讲到海明威永不言败的硬汉子精神,又讲起了明代破山海明禅师参禅的过程。破山禅师是一个为法忘躯的硬汉,通过持续的勤参苦参,乃至在悬崖边上给自己下死限参禅,最后终于证得大道。先生最近连续打七忙碌,自己身体状态不好,但是七天下来,始终如一,身心彻底投入。先生也讲到了自己“外生死”的心态。这些例子,给了疑情之中的我更大激励,让我横下决心,外其生死,提斯话头。
我并不想求悟,只是想参个痛快,参到底。“老子今天参死你!”在疑情有减弱的时候,就是这种狠心,让疑情再次发起。打坐期间,腿子疼痛,但是我坚持住了,只是提持话头。心想,连一点疼痛都不敢承当,算什么好汉!疑情起得比较紧,顾不得腿子疼了。坐了几个小时,腿子后来竟然根本不疼了。中午也干脆免了午饭,不想起座。也是因为想继续挑战自己:不就是个饿吗?不吃饭又怎样?饿死又怎样?心中打好主意,要一直坐到下午结束禅七时,要提斯话头到最后。
这次参话头的过程,是我多年来参话头最痛快的一次。这一次,并没有彻底打破漆桶。要说体会,是大体能体会到“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一毫端”了。当然仍旧有细微的迷惑、恐惧。但是至少,一番死参下来,恐惧感已经大大减轻,承当的自信大大增强。至于未来努力的方向,也基本不会迷惑了。也再次感受到,参话头如果精进,改变气质的力量会很强!
禅堂是集中心力精进的地方,所以如果下次再进禅堂,我还要一心咬死话头,痛痛快快参!至于结果,又怎么管得了呢?乃至有没有疑情,又怎么管得了呢?(实际上如果真的把话头咬得密不透风,一定是会起疑情的。)投入了过程,就是一切了。从头到尾在提斯话头,就是一切了。连有没有疑情,也并不需要理会。就像人生在世,努力奋斗了,就足够了。
而这次参话头最大的收获,是我真切体会到,平时应该始终保持禅堂里这种精进的参话头精神,要敢于承当,敢于承当身边人乃至更多人的幸福和烦恼,要在日常事情中投入,磨练习气。我迄今的问题,还只是在禅堂里用功比较勤,平时不很用功,有一搭无一搭。如果只靠在禅堂努力,是难以获得真正解脱自在的。就像达摩教训二祖的话:“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智小德,轻心慢心,欲冀直乘?”
先生说,所谓成佛,就是多快好省地为众生作牛马。如果之前对这句话没有多少感觉,这次是有一些发自内心的感觉了。必须有这样的发心,必须有自觉觉他的行愿,才算是走上学佛之路的起步。先生每次禅七和零修,都要讲《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也希望普贤行愿品能够真正普及到社会。
有的同学带着求悟的心来参话头,我想这是断然不会悟的。其实佛经上也已经说明了,“无智亦无得”,你以有所得的心,来求佛法智慧,不是背道而驰吗?古代禅师告诫参禅者:“不可将心等悟。”在参话头的时候,还要起一个悟道之心,这悟道之心,不成了妄念了吗?其实,不指望悟道,而只是完全投入过程,专注话头,其实更容易取得突破。而悟不悟,悟多深,都是与自己提持话头起疑情的情况成正比的,与日常修炼积累成正比的,与你想不想悟,根本没有关系。
多年学禅的过程,也是更加厘清真正佛教精神的过程。现在中国的佛教,我认为在基本面上,已经脱离真正的佛教精神了。烧香磕头,求佛保佑,吃荤吃素的计较,等等等等,跟佛教根本智慧,有什么根本的联系呢?学佛是智慧的解脱。也许是对佛教精神被误解而痛心,也为了让现代人更能够把握佛教的真精神,先生不惜对当今一切歪曲佛教的人事现象痛下棒喝,让很多有宗教情绪的人很不感冒。可是,面对真相,面对众生慧命,又怎么可以和稀泥呢?先生每次打七,都要讲《佛说未曾有因缘经》。这部佛经,还原了佛法真面貌,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佛陀,没有丝毫宗教迷信的色彩。如经中佛陀告诉儿子罗睺罗“我尚不能自保,岂保汝耶?”,这样的细节,实在是要让神化佛陀的人们大跌眼镜了。
先生现在在中国大力提倡参话头,参话头是什么?我认为,是悟入智慧的一个凌厉法门,是直指人心、直入佛法心髓的法门。跟其他很多法门相比,参话头有疑情。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而那些只是让人禅定的法门,终究是只能得一点禅定的安静,虽然也不错,但是不能起用,不能利世。先生对参话头,也用现代语言来形容其功效:善待大脑,善用大脑,开发大脑,引爆激情,顿开智慧。是啊,学佛有那么神秘吗?禅有那么高深莫测吗?用“开发大脑”这种现代语言作为方便,不是很好吗?我想也可以说,佛陀就是大脑得到完全开发的人。
本人参话头的过程,就日益体会到参话头的功用,也可以说是大脑的开发、智慧的开发的过程吧。共同参加禅七的东涛兄说,他参话头现在上瘾了。我很同意这种说法。鸦片上瘾让人萎靡,网络上瘾让人颓废,却有一种瘾,让人更加有力、开阔、智慧,让人不断突破自己,让人敢于承当,敢于开拓人生境界,这就是参话头“成瘾”的功效。学佛是大丈夫事。各位学禅学佛的有识之士,为什么不上这种瘾呢?为什么不在禅堂上,也在禅堂外,都能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地上这种“瘾”呢?都能上这种敢于超越一切烦恼乃至生死的“瘾”呢?
为什么中国当前的佛教,脱离了真正佛陀智慧,而有许多神化的色彩?佛陀过世后,佛教就开始逐渐受到印度婆罗门教影响,变成了婆罗门化的佛教,也就沾上了宗教色彩。而正是这种宗教化的佛教,在汉代传到了中国,虽然经过中国文化洗礼,在唐宋时期变成毫无宗教信仰色彩的禅宗,但是这种婆罗门式佛教,也随着近代禅文化的衰落,在中国再次兴起了。
这次打七过后,真正开始想要认真做一些事了。“荆棘林中立足易,月明帘下转身难。”回想自己十多年,在一种很“空”很舒适的状态下,时光飞逝,无所事事。的确该转身了。而眼见许多同修,还只是乐于在网络或者相互间把佛法当做理论来谈,不拷问自己是否有一点实际入世功用,有的连起码的为人的义务责任都不好好履行,我想是有问题的。日本的铃木大作说得好,那种“粘皮带骨”的悟,比不悟更恶劣。
我也想到,在佛法被宗教神秘化的今天,要弘扬佛法真精神,禅是尤其宝贵的。就像历史上的禅宗,在佛教颓废之中一声春雷轰鸣开拓出新天地一样。禅是佛法的心宗,去除一切宗教形式,直取核心精神。真正有心传承佛法智慧者,本人真诚建议他学禅参话头。
其实,自己至今还是一个不成器的学禅者。10年来学禅的经历,虚多实少,可做大家的一种教训。平时承当的太少,所以在禅堂里,也只是小疑小悟。其实先生早看出了我的问题,过去多年,一直暗示我应该承当一些事。但是我依然浑浑噩噩。为什么10年了,还不能起一点用?因为平时太慵懒了,太疏于承当,太不敢承当了。在具体事务中勤加历练,消磨习气,始终保持精进,是悟后起修所必须的。如果只有所谓的悟,有什么用呢?如果不能化到身心气质的变化,不能起而行之,利乐有情,这种悟的功用,是微不足道的。知耻而后勇,而今而后,要勤而行之!要把参话头贯彻到生命和事业的时时刻刻!
先生说要建立十方丛林,要用禅为杠杆,整合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发展找到一个和谐的方向。他提出未来机缘成熟,要让中央政府请各个大国的领袖来参加禅七。看似狂言,其实含着巨大承当和深心。其实,谁说不可能呢?禅,如果不能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做出贡献,又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