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暴雨赣州城市内涝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再看另一条上个月《中国青年报》的一条消息:
6月21日,当洪峰到达江西省第二大城市赣州时,降水近百毫米,市区甚至“没有一辆汽车泡水”。众人惊奇的同时发现了一个千年的秘密——原来这座城市里有一条宋代的排水沟,它至今还在发挥作用。这条排水沟叫做福寿沟,设计者叫做刘彝。
报道说,至今,全长12.6公里的福寿沟仍承载着赣州近10万旧城区居民的排污功能。有专家评价,以现在集水区域人口的雨水和污水处理量,即使再增加三四倍流量都可以应付,也不会发生内涝,“古人的前瞻性真令人赞叹”。
今天一遇大雨就哗哗进水的现代城市及其排涝系统,是当代中国人的“杰作”。赣州的排水沟,却是千年以前的建筑。“文明”的现代与“保守”的古代,为什么差别如此悬殊?
据报道,福寿沟的建造,耗时十年。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福寿沟的设计者刘彝留下的。百度有关刘彝的资料,说到他“治簿书,恤孤寡,作陂池,教种艺,平赋役,抑奸猾,凡所以惠民者无不至。”为什么在他治理的时期能产生造福千年的福寿沟,就不难理解了。
今天的城市建设中,排涝的规划是否让位给了房地产的商机?城市的规划者是否用了足够的心思考虑老百姓的方便?城市的规划是否想到了子孙后代?
再说说整个的宋代,那是中国文化的优秀精神展现最充分的时期。经济、科技、文化、艺术各个领域的发展,都达到中国历史上的巅峰。这种种文明的背后,是人心的纯净,是人文精神的优美。仅举一个例子说明:宋代三分之二的士大夫(相当于现代的政府高官)参禅。禅不是宗教,学禅的人,都会主动涵养一颗无私纯净之心。
顺便又想到了另一则看过的消息,四川某地要炸毁上个世纪50年代建造的一座桥梁,用了比炸毁近年来建造的建筑要多得多的炸药,仍旧撼不动桥梁的主体。在“豆腐渣”盛行的时代,却有那个时代建成的“不倒翁”,让当代的很多人感到很纳闷。这也是可以看到建造者用心是否纯净的一个见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