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感 |
给亲朋好友送礼物,我越来越倾向送书。我看过的好书,我就买新的送人。
父亲最近几年,在我的推荐下,读了不少书,养生的,养性的,他自己的感受是,身心都有进步。他原来也不大看书,但是看进去以后,他说好书真是好东西。我的感觉,如果谈到孝敬父母,平时跟父母很少用心的交流,只是给父母寄些钱,乃至为父母买毫宅,尽管都是孝心的表示,但总是缺了些什么。人,最需要的其实是心灵的滋养。
官员们天天吃吃喝喝,或者企业家们只想赚钱,没有精神,当然很累。城市里的白骨精们,同样怎一个累了得。没有心灵的沉淀,心是向外的,成天都是精气神的消耗,怎能不累呢?《内经》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那么精神向外的现代人,多亚健康,多这样那样的病,就不是奇怪的事了。
浮躁是一种惯性,把人裹着,似乎始终要浮躁下去才好。美其名曰是忙事业,实际上生命都消耗了。不是说不要忙事业,但如果不能把心定一下,让浮躁的惯性沉淀一下,那活得其实相当辛苦。
想起韩国的电影《商道》,主人公林尚沃少年时是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一变而为商人,最后成为朝鲜最富有的商人。因为他的文化内涵,他的商业才长远。只有钱而没有内涵的商人,永远做不了大商人。
中国的文化产业在逐渐兴起,也是社会向文化回归的一种表现。但是文化产业依旧缺少真正的文化内涵,还是文化的表,赚钱的里。这是文化的断层使然。
人最终都要向往文化,不一定是向往读书,而更体现在一种心灵的回归。文化人士们,能否提供能够滋养人心的文化,而不是被市场所转了,随着众人的浮躁而走了,那就违背了文化的原始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