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山东济宁筹建“中国文化标志城”的讨论,仍然在发酵中。笔者这里提出两点,以质疑建设这个“标志城”的合理性。其一,孔子是否能代表中国文化;其二,中国文化是否有必要花大钱来“标志”。
在孔子的家乡计划建设“中国文化标志城”,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倡议者认为孔子可以代表中国文化。可是,如果看一看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就知道这种看法是偏颇的。孔子及其所谓儒家是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
所谓儒家,只是到了清朝才正式提出来,在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真是算不得代表。孔子所在的春秋时代没有所谓儒家的说法。春秋时期也没有分儒家、法家、道家等,那时的大思想家没有任何人宣称自己是属于哪一家,汉朝时也没有提儒家,只有古文家。唐朝时没有儒家,只有经学,宋元明都不提儒家,只有受到禅道文化深刻影响的理学、心学。儒家只有到了清朝才提到,孔子本人也是到了这时才被真正大力推崇。他也只是到了元朝才被封为“至圣先师”的。
连西方也有人部分认识到孔子及其所谓儒家远非几千年中国文化的主导思想。美国汉学家孟德卫说:“儒学发展的历史被一个漫长的间隔时期(公元220-960年)分割为两个主要阶段(早期和后期)。在700余年的中断时期内,儒家突然衰落,取而代之的是道教和佛教的兴盛。当儒学在10世纪重新复兴时,其宇宙观和形而上学部分都已深受道教和佛教的影响。”
我们以为孔子及其儒家是中国文化的主干思想,只是沿袭了近数百年来的一种文化状态。可是中华文明是数千年的历史积淀,我们怎能如此“近视”呢?我们说到中国文化是儒释道合流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众多民族的文化融合的产物,这也都至少证明,孔子及儒家无法完全代表中国文化的。
中国文化谁能标志?
也许没有谁能标志,没有哪一地能够标志.在中国历史上,即使是在最强盛的时代里,也没有类似“中国文化标志城”这样的建筑出现。古代帝王以其影响力,其实很容易这么做。之所以没有做,笔者揣测,可能也与中国文化无法来“标志”有关。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经史子集,诸子百家,是几千年不断的传承,各个民族不断的融合。在如今中国文化有些遭到遗忘的时候,需要的是真正用心的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而不是通过花费大笔的经费建一些标志工程就能达到的。300亿的经费,可以用到真正传承文化的事业上,比如印发有关的免费的书籍发放给民众。近来笔者就收到了北京市政府免费的健康和营养手册,发些免费的介绍中国文化的书籍难道就不行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