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中国文化老子西方日本武士道禅文化 |
分类: 中国文化 |
我的《中国人堕落,因为中国文化太高明》一文,遭到论坛上许多人的质疑。这种质疑乃至反对,其实更印证了我对中国文化的看法:中国文化太高明。而又不得不说的是,我们也已离开自己的优秀文化太久远了。
借用老子的话:“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我当然不是在说本人有多高明,是因为面对中国文化的优秀精神,我们多数的国人,只剩下嗤之以鼻,只剩下“大笑”了。
中国文化的精神,倡导一种时时不懈的个人修养和心灵净化,倡导个人和谐的同时兼及天下的和谐。这种精神,在为官者的身上,体现为体恤百姓,“以百姓心为心”;在企业那里,体现为“非吾仪,虽利不为;非吾当,虽利不行;非吾道,虽利不取。”这不正是我们今天倡导的和谐社会的追求目标吗。有这样的精神,不也就是我们“讲正气”的目标吗?
这种好的精神,现在听起来似乎有些是天方夜谭:“你痴人说梦吧?”原因其实很简单,二百年来,尤其是最近一百年来,我们的精神出窍了。又因为在西方中心论中浸淫太久了。我们现在的思想状态跟我们本有的文化不兼容。有学者说,今天的中国人不是真正的中国人,今天的中国文化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这话很有深意在。五四以来的数典忘祖,我们忘记了乡关何处。五四的进取精神是好的,面对我们的文化传承,却犯了愚蠢的错误。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了。
自己的民族文化被判为虚无,于是剩下或者是茫然失措,或者急着找填补。于是西方的一切都是好的。西方实行的东西,就是真理。鼓吹中国要以某种宗教立国,就是这种心态的表现。中国文化的主体不可能是西方意义上的宗教。
我们短视,只看到这近两百年。其实如果放在历史长河里看中国文化又如何?以历史的观点看,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也证明这个文化有它强大的生命力。时间是最好的说明。你可以忽悠一时,可是你能忽悠五千年吗?多数人生在福中不知福,把这个事实轻而易举忽略了。你又能忽悠西方人吗?要知道把西方从宗教专制和封建专制中解救出来的启蒙运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中国文化的崇尚自然和自主的精神。伏尔泰、歌德、莱布尼茨等人当年都是“中国迷”。
这两百年的落后,不是因为西方有多强,实在是我们不争气。而关键是丢了自己的文化精神。认为中国文化阻碍着中国的进步,是最危险又最愚蠢的观点。不是中国文化成为阻碍,而正是抛弃了真正的中国文化,所以落后。清朝乾隆中叶开始的腐败和封闭,败坏了我们的好精神,导致了我们的落后挨打。腐败和封闭,正是违背中国文化的优秀精神的。
真的走进中国文化的真精神里,那是积极开放创新的,是参天地化育,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许多人嗤之以鼻的所谓的保守的儒家,也强调“一事不知,儒者之耻”呢。
中国文化的精神,不仅不“可笑”,而且事实证明,凡是中国文化精神发扬好的时代,都是国富民强、文明兴盛的时代。唐宋发达繁荣,你也可看到背后的文化精神。最值得提到的是宋代,中国各领域进入成熟的颠峰,以繁华祥和的开封《清明上河图》为见证。《白银资本》作者弗兰克说,“十四世纪时,世界的三分之二的白银流向中国。”繁荣的背后,谁在推动?是优秀的中国文化精神。那时的上层士大夫,基本都重视自我修养。宋代心性之学,就是借用了禅文化的修养方式,强调时时要关注自己的品格涵养,要“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要 “吾日三省吾身”。宋代近三分之一的士大夫习禅,王安石、张商英、黄庭坚、张九成、苏轼……举不胜举,成了风行的文化特色。而这些官员们的良好操守和为官之道,他们对百姓的关爱,其精神广泛影响社会民间。
这里要强调的是,禅不是一般误解所以为的宗教或者虚无主义,其真正精神是主动的自我修养和自律,是要把一种好的修养放在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怀着关怀的心做事为人,是敢于承当、自立立人,当然还有其他。注重自我修养的人,注重自我修养的企业,自然遵守道德法律,自然拥有正直和爱心,拥有社会责任之心。有了这样的风气,官员能不清廉为民吗?放在企业那里,会有那么多的假冒伪劣吗?在普通百姓那里,会有那么多的暴戾之气吗?
值得强调的是,这种建立在修养和注重和谐基础上的文化,即使国家强盛,也决不会欺凌别国。这是文化特点决定的。中国文化是“高筑墙,广积粮,不称霸”的文化,是追求和谐的文化。对于世界和谐来说,这是最好的文化形式,跟某些一发达就要霸权的文化有本质区别。
我们不满日本的某些举动,但是不妨客观看看他们的发展历史。唐宋的文化精神通过“遣唐使”“宋学使”传到日本。所谓的“和魂”,源自中国文化,确切讲就是中国的精神修养体系,更确切说是禅文化体系,这种精神训练出了武士、政治家、剑术家和大学生,产生了日本的茶道、花道、能乐、浮世绘,一直到今天,广泛影响了社会影响了企业文化。
日本是中国的影子。日本吸收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影响一直到现在。当然,他们某个方面走上了极端,不在此讨论。
美国一个社会学家有一本剖析日本民族的书《菊花与刀》,对日本民族精神进行了深刻剖析。“日本人认为,每个人的心灵本来都闪耀着道德的光辉,但如果不勤于磨练就会生锈。”“无论是参加中学考试的少年,还是参加剑道比赛的人,或者从事商业的人,都要进行修养。”
日本战后的迅速发展,其现代的秩序,日本企业的精神,日本以弹丸之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没有这样崇尚自我修养的文化底蕴可以吗?日本的立国之本,就是“和魂”。“和魂”只是较浅地吸取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但是现在,日本足可以成为我们的榜样。
多数人质疑,中国文化精神强调修养,可是这跟当下浮躁的中国还适合吗?我要说,因为没有,所以要提倡。因为丢失了,所以要捡起来。那里跌倒哪里起来就好。
这种文化风气的养成,是除了大力倡导法治之外,我们必须重视的。
因为是一种文化风气,所以可以培养。当然是一个缓慢的进程,要用一些耐心。何况今天的我们跟自己的文化精神的分离已有时日。提倡文化精神的建设,不是人云亦云顺口溜一般让人烦的“以德治国”,是“润物无声”的风气转化,是用优美的正气的文化让我们上上下下生了锈结了垢的心得以洗礼,让暴戾功利之气得以扭转,自私腐化堕落之心得以转化,中国文明得以再生。
试想,如果我们的一些官员每天哪怕用几分钟面对一下自己,检视一下自己,会等到手铐到了手上时后悔不已吗?如果中国人都有这样的文化风气,整个社会的秩序和风貌难道不会有大的改变吗?在超越唐宋辉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事业中,这不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基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