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禅的戏论 |
“国学”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浪有了国学博客圈,可是有些不解的是,研究或谈论国学的衮衮诸公,怎么对中国文化体系中的禅文化却几乎看不到一样呢?中国传统文化难道就只是所谓儒家?
佛教最初来自印度,可是进入了中国,就逐渐融合中国本土文化,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禅文化体系。唐宋以来直到明清,禅文化深深影响中国各阶层,跟儒道各家交相融合行进发展。禅文化的如此重要影响,不知道为什么国学学者们是没有看到,还是看到了也由于某些原因而不愿意说出来呢?
唐代李世民派玄奘取经,武则天尊神秀禅师为国师.唐朝六祖惠能开一代禅宗新风,使烦琐的佛教简易化,使从印度传入的佛教真正中国化了。佛教也逐渐真正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唐代社会相当流行参禅习禅,士大夫阶层争相而学。或恢弘雄伟或隽永轻灵的唐诗中,有多少禅的灵魂。李白、白居易、王维许多人都号称居士,不正是受到禅文化的影响吗?
宋代禅宗最为发达。几乎三分之一的士大夫参禅。又是一批著名的大“居士”:苏东坡、黄山谷、张商英,张九成,还有许多。王安石的老师是真净克文禅师。韩愈先是反对佛学,后来崇尚佛学。宋代文学家和诗人那里,禅成了一种盛极一时的风气. 宋明理学,内蕴也是受到禅的影响。宋儒的所谓的“复性”,所谓阳明“心学”,正是追求禅宗“明心见性”的宗旨。
只是宋代大儒们比较虚伪甚至不大讲究学问的道德,他们借鉴了禅文化的精神,却又要坚持自己“儒门”的正统,一面学习佛禅,一面打击佛禅。
及至清代,禅文化也深有影响。雍正皇帝跟随章嘉呼图克图学习,在雍和宫参禅悟道.他自编禅宗语录.雍正自号圆明居士,把康熙给他的园子命名为圆明园.
禅影响日本,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略知一些。茶道、花道、浮世绘、武士道,跆拳道,都受到禅文化的巨大影响。这些影响,正是通过遣唐使、宋学使或东渡的中国僧人传去。禅对日本的影响,也侧面说明禅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不知道今天的国学学者们,为什么没有看到禅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巨大影响。或者也如同宋儒们一样,看到了也不愿意承认,因为“那是从外而来的文化”吗?或者由于别的某些原因,而不愿意讲呢?
无论如何,搞学术是应该实事求是的。
谈到佛教文化,就不得不说到对佛教的巨大误解。或许因为对佛教的巨大误解和社会上对禅文化的负面理解,一些人也不愿意谈禅谈佛了。
佛教的堕落明眼人都可见到,本来是传乘佛教智慧的寺院几乎都已成为烧香磕头、求佛保佑的地方。在香烟缭绕中,伟大深远的智慧体系成了彻头彻尾的迷信和敛财的手段。这真是对佛教智慧的无比的亵渎。这种亵渎和世人对佛的误解积重难反。
其实,真正走进中国化的禅宗的精神,就会发现那种破除迷信破除权威的独立承当顶天立地的精神.禅倡导真修实证,完全脱离了偶像膜拜和迷信,甚至可以喝佛骂祖。
此外,佛禅也决不是如一些人理解的消极避世。真正的禅的精神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是自利利他,是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这简直就是最大的积极.
看佛教的精神实质,佛教也应该不属于宗教。甚至有有识之士建议佛教应该归到文化部而不是宗教局管理.因为佛教中其实没有可膜拜的对象.释迦牟尼就叫学习者不要迷信他的话,要自己求证智慧得大自在.佛教的创始人都如此说,不知道后来者怎么这么迷信!
也许不幸应了那句话:凡高明必堕落。智慧的佛教被歪嘴的和尚念歪了.
主张整理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位学者,难道不应该在禅文化上多倾注一些心力,对中国文化的这一重要部分-做一些真正正本清源的研究吗?
而肩负传承佛教智慧的高僧大德们,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何为真正的佛的智慧,智慧的体系如何又变成了迷信和被许多人误解乃至鄙弃的对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