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事评论 |
在北京的地铁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人兜售一份以某香港著名歌星“昨天突然坠楼身亡”的假消息为内容的报纸。有一次,有一个兜售者正在地铁里卖这种报纸,一个乘客见到后朝兜售者大声说:“这是假报纸,你不要再卖了!”他的话,让一个正要买报纸的人避免了上当,也迫使兜售者灰溜溜逃出了地铁。
对于随时可见的不合规范乃至不法的行为,大部分人虽然心知肚明,但是很少有人出来阻止。而这个地铁乘客的这种做法,无疑十分可贵。
笔者有一位老师,见到不守规矩的行为,常常出面阻止。比如,在禁止抽烟的车厢里,他要是看到有人抽烟,一定出面劝阻;在火车站看到人们买票不排队,他会上前去要求人们排队;红绿灯的路口,有人不遵守信号灯,他会走上去“教育”……
德国人喜欢“多管闲事”。看到不合规范或不合法的事,很多常会放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来“管一管”。在德国生活有一种感觉:似乎随处都有眼睛在盯着,让人不敢违反秩序。
笔者初到德国,对垃圾分类不大介意,没有仔细分类就把垃圾放进垃圾箱。这被旁边居民楼的一个德国人发现了,他硬是过来给笔者上了一堂垃圾分类的“课”。笔者从此谨记在心。还有这样的例子:有人开车蹭坏了一辆停在路边的车,以为没人看到准备离开,不料被一个行人发现,这人于是叫住司机,要他把写有自己联系方式的纸条贴在被蹭的车上,以便车主索赔。
北京要建设一个和谐和有秩序的城市,我们不只自己应该主动遵纪守法,也需要更多的主动纠正身边不合规范甚至违法的行为。比如,当出现比如随地吐痰、车子在人行道上乱开、年轻人不给老人让座这些不合理的行为的时候,旁边的人需要出面提醒。
这些行为,并没有什么见义勇为的壮烈色彩,但是对于提升社会正气、创造社会和谐十分重要。相信多数人在主动维护秩序的时候,消极的力量就会变小,社会也就越来越和谐了。
这些维护秩序的做法,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对抗或别的“麻烦”。因此很多人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看到不合理的情形,会想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与我无关”;即使在不合理的情形已经影响到自己,比如有人在自己前面插队的时候,也会想“算了吧,反正也多排不了两分钟”,从而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种旁观的态度,其实是对社会弊病乃至不正之风的一种纵容。当人们都听任这些行为的时候,社会上的不正之气就会遗憾地占据上风。这样的社会风气下,每个个体的利益无疑也都将受到损害。
主动纠正社会弊端,除了需要正义感,也需要勇气。象笔者这位老师,就常常被人骂作是“多管闲事”,但他择善而固执。
在维护秩序的时候,需要多一些方法和智慧,多用友善的方式,从而会避免让人下不了台甚至引起对抗。笔者有时也会“多管闲事”,也感觉到,只要态度友好,很多时候别人是愿意接受的。(郑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