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事评论 |
笔者的一个朋友,在北京开了一家公司,平时业务繁忙。30多岁的他,最近一直抱怨自己身体不舒适,工作往往也感到力不从心,但是经检查又没有什么病。他承认自己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
由于生活和工作压力大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原因,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出现了“亚健康”状态,相当严重地影响着生活和工作。北京是这种状况的“重灾区”。中国保健科技学会曾经做过的一项调查表明,北京人亚健康率是75·31%,超过国内其他城市。
这些亚健康人群中,问题最突出的是年轻群体――有人戏称为“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的一群。国家人事部委托人民大学课题组进行的有关调查表明,中青年高级知识分子身体透支状况非常普遍,体力状况等方面比普通人群更差。
一个和谐的社会,首先需要社会的每一个细胞――生活在这里的个人――的身心和谐。很难想象,连自身都不能达到和谐的人群,可以建设出和谐的城市和社会来。
值得注意的是,大规模的“亚健康”状况并没有引起社会各界以及人们自身足够的重视。甚至一些社会精英因过劳而死的新闻,也不能真正震动人们的神经。在强调竞争和追求物质的惯性中,成千上万的人们仍旧拖着疲惫的身子在向前追赶。
有关专家指出,不良工作生活习惯、疾病预防意识淡薄、政府重视不够等都是人们的“亚健康”状态得不到有效缓解的原因。改善“亚健康”状态,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政府应该重视人们的亚健康状态,这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题中之义。正如“亚健康”本身容易被当事人当作“没事”而忽略一样,“亚健康”作为群体的大规模现象,也容易被政府有关部门忽视。政府需要组织专家对市民普及正确的健康知识,普及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据报道,不少有“亚健康”状态的白领滥用保健品,希望以此缓解状况。专家就指出,这种做法进入了误区。
用人单位也应该多一些以人为本的胸怀,重视员工的健康状态。比如,少让员工超负荷加班、多给员工安排一些放松身心的机会。实际上,只有身心健康的员工,才有更大的创造力和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大效益。
更重要的是,人们应该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比如,打破一下那种忙碌的惯性让身心多一些休息、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多做一些体育锻炼哪怕是每天步行20分钟等。
专家也推荐对于保持和谐的身心很有益处的运动。笔者有个朋友是瑜伽老师。她针对白领们身心透支和紧张的状态,在北京一个商业中心地带开了午间瑜伽减压班。短短的几十分钟,伴随宁静悠长犹如天籁的音乐,大家尽情舒展肢体,调节呼吸,身心都获得充分的休息和补养。一些在这里长期锻炼的人表示,这种休闲效果很好。(郑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