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小城之春

(2012-12-02 10:10:10)
标签:

杂谈

2012小城之春

 

陶理

1.毕业歌

 莹在我面前坐下,一边用手拨弄如丝的长发,一边有点害羞地出示了钱包里她和男友的照片。这是她第一次和我谈她自己的感情故事。

  莹是我的学生,七月份将大学毕业了, 她皮肤不是顶白,鼻子边有一两颗小雀斑,但是眼神清澈,笑容无邪,加上身材玲珑,陪衬如漆的过肩长发,是大学城里一个气象婉约的美少女。说婉约,乃是比照其他八零后而言,莹性情里确实还有份难得的不嚣张。即使到了这个人人真性情毕现,难免燥态流露的毕业时光,她依然是淡淡的。其实前程已经定了:书包里那封哈佛大学的通知书便是明证。

  还有就是这张情侣照片了:青梅竹马的川籍男友,帅气,淡泊,在北方一间名校里读理工。照片上,两人携手站立长城上,静静对视。莹的乌红小贝雷帽颜色,派头都衬极了那男生的青白格子衬衫,象白色小鸟守着棵笔直的绿橡树。和所有最真诚的恋人照片一样,不大笑,也不狎昵,矜持反显此情深刻。

到了九月份,这一南一北,一文一理的玉女金童便要携手去美国读书了。男友是她的初恋。他们在大学四年两地来回,莹每每在小冬时分去北方的校园,滑冰,陪他一小段日子。

“和他从小到大这样一直恋爱下去,是想着之后我的青春不至于无处安放哪。。。”

我们在咖啡厅里喝师生告别的下午茶时候,我并不知道另一个男生,莹的一位本校同学正在外面马路的樟树下慢慢守候着她出来。

是为了在毕业前再送她回宿舍一次。

毕业时光,牵涉离愁,犹如水中含金,当然要挥霍了。那男生追了莹四年,文艺院校的男孩,感性有余,终究不敌青梅竹马的理工名校生。他和她终只成拍摄搭档,好友,及年少知己。

当我目送莹离开大学城那间爬满蔷薇的咖啡厅,看见她慢慢步过充溢篮球少年的街边运动小道,走向一排樟树后那个一直在等待的男生时候,忽然感觉心中也有温暖的离愁剥离出来,渗透入目光中的风景,使它如歌。

 想像多年以后,在美国,一个有蔷薇的花园里,或者已成人母的莹会怎样纪念这一个黄昏呢。微笑的老师,等候的男生,樟树叶在黄昏的风中翻飞。

 即使是有了Facebook, Twitter, MSN, Weibo,一万种便利的通讯年代,成长终于还是必须一寸寸来临的,谁也不能简化,加快你对时光的感受。情感教育也是。没有泪,烛就无光。

一万年前,一万年后,莲花,终需开在水中央。

 

 

2.三代同堂不同径

我注意到莹的离开校园也许还有另一个原因,八九年出生的她留洋升学而去,这似乎就是中国最后一届八零后的大学生了。

2012,传说中的末世,以反叛,嚣张,物质化为标签的八零后已经步入婚嫁年代。成为社会中坚的成熟脸谱。

我们,七零,则摇曳入中年。成为另一年轮。

思考着承担的姿态该有如何的变化,我竟然也无眠了。在书柜里照常抽出那本读旧的《三四郎》,虽然是到了读《门》或者《其后》的年龄。我依然放不下十四岁时候开始熟读的《三四郎》。因其水一样的春愁里面有沉淀着的哲思,贯穿迷惘青春直到其后。

少年老成的人在日后的岁月里却难以老去。这是《三四郎》的力量。年少以来的思考,年少以来的烦忧。

 

几天后,我开始去大学城瑜珈馆练习简单的瑜珈。

莹的走,让我又一次感受到季节的力量。

在平静的岁月里,洪钟大吕其实是一直在,如果认真细听。

五月,在费穆曾经架机器拍摄过《小城之春》的这个城市,春气膨胀,少年张皇。半城花,半城书。如果夜游,可以感受到任何角落都不缺一棵气味犀利的丁香。日出时候,公路边野花万千,均是心事重重的紫红。路边还有玫瑰,吊钟,石榴,美人蕉。。。闲步间错绿杂红。

身外的青春,不仅包括少年,也包括这季节。

但我要找的更是内心的季节。她可能朴素没有颜色,为了不错过她,我只有苦心沉默,享受孤独。

瑜珈练习的时候,有只灰衣服的小虫爬到了指尖上,教练告诉我说,这是白天的萤火虫。

 

女教练将它用双手捧起,轻放回窗外天宇去了。

 

我们的新学生从此开始是所谓九零后,他们一致比八零后更散淡,更乖觉,甚至更传统。和他们一比,原来那大红大绿,蹦跳物质的八零后倒让人有了三分怀念。

 八零后有社会改革后第一代人的狼性。

 九零后身上则有父母辈暴发或者小康后骤然顿悟投放到孩子身上的小止步,小休息,技能上反而精雕细刻。与世无争,大范围看,统一的价值观可以是零,往往耽昵于某一个人爱好,一花一世界。

三代人南辕北辙,七零浪漫如鸟群,八零物化如狼群,九零平和如羊群,可以分享的思想资源,实际很少。

  从没有过这样价值轻易断裂的时代。每一代人的思考半径均如此之小。

意念中,雨点荏苒在,但是我们的人文雨伞却在碎裂中。书生意气必须牵涉中国历史以来的一股文气。群体意志。那才是国家文化标志。而目前,集体无意识里,一种浩荡文气已然消失。

教育承担的越来越只是机器化的工作。但在我的拍摄课程上,思考是必须的步骤。

碎裂的年代,守护的莹。

 

我的九零后学生给我看他们新的通讯工具,“摇一摇”。

手拿手机用力摇晃,根据手机上一个新式的软件,在几分种后,手机上会自动显示一排也在“摇一摇”的对象,及他们的照片,通讯方式,于是,你可以选择其中人来交往。

同学们中已经有用“摇一摇”来找到恋爱对象(之后讯速破裂)的例子。

 

少年们被电脑及科技拓展的人生进入了一种更白热化的状态。

摇一摇,信息,人流,情绪。铺天盖地。

咨询丰富,是否人会少些孤独?

网络遍布,是否心会容易接近智慧?

万山红遍,是否,莹就不再有光?

真实的生命,在小城,在春天,在某个点滴的流光里,依旧坎坷,精致,反复,古旧,甚至,有点痴愚。

 

3.电影院

在爬满蔷薇的咖啡馆后是面飞着流莹的瑜珈屋,在流莹飞过的小屋后是一间专供学生看电影的数字影院。

 

 

   台湾电影《赛德克·巴莱》是这个季节的新片。

但没有成为新宠。据说是因为导演没有钱来和观众,比如这里的学生们做宣传和互动。

这部血气流动,技术思想都一流,品质卓越让人惊叹的电影在这个鲜花烂漫的季节,在青春膨胀的年月,在《小城之春》曾经拍摄的大学城依旧寂寞,没有得到超过一个星期的档期。

火把一样的电影,最后成为莹光闪烁。

没有被青年关注。

 

在“摇一摇”的年代里,一切似乎骤然丰富,然而有了选择对象,人心中却没有了选择的普遍底线和标准后,富裕却只不过启示了更大面积的荒凉,在春天的小城上演。

《赛》石破天惊地在寓言和历史之间穿梭奔跑,找到了人对于历史的赤子之心。以新的读史切入点,继承且打破台湾新电影的乡土观察传统,让原乡的意义更其扩大,进入了对灵魂的了望中。

  高票房成为“摇一摇”时代一个可耻的金纸花环。而在这个时候,承认做一只有赤子之心的莹,可能是一个优秀导演在败坏年代里最后的收获。

   世间的莹,因有光,终于会再成别人灵魂里的火。

  ------- 看完《赛德克·巴莱》,找到一个新的读岁月角度准备细细再伏地思考的那个瞬间,我感觉,在小城,整个春天已经过去了。

 

2012.春在上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